這些嚇破膽的蠻兵腦子裡只剩了一個念頭,那就是逃,逃得遠遠的,離那些鐵鑄的魔鬼越遠越好!
他們生怕被友軍擋住去路,以至於被鐵騎追上,所以一邊跑,還一邊用南蠻通用語大喊大叫:“兄弟,跑吧,一塊跑吧!唐軍鐵騎來了,刀劍不長眼呢!”
“鐵騎跟怪物一樣,刀槍不入,力大無窮,孟獲大王已經被圍住了,這仗是打不贏了的,大夥兒逃命要緊啊!”
“腦袋被驢踢了你,濮部和僄越部死的人毛不剩,閩濮部部也只逃了個松布,你還不跑?再不跑就來不及啦!”
南蠻諸部只是個泛稱,並沒有種族的概念,更不用說統一的政權了。
在南蠻諸部之中,以濮部、僄越部、閩濮部、鳩僚部最為強大,廣而周知。現在濮部、僄越部、閩濮部已然潰滅,鳩僚部全族潰逃,即便沒看到唐軍鐵騎是如何的兇猛無敵,蠻兵們也都是膽寒肝顫了,哪裡還敢倔強?
由鳩僚部掀起的潰逃大潮,一下子就擴散開來,轉眼間便波及了南蠻騎軍的整個左翼!上萬騎兵如蒼蠅般炸開去,瘋了一樣的向沒有人的大山深處狂奔。
南蠻大軍本就是由數百部落強行糾集在一起的,其實就是烏合之眾。之前只不過是因為有孟獲這個新晉蠻王的領導,所以表現出了一些戰力。現在孟獲都自身難保了,這仗顯然已經敗了,此時不逃,真要為酋長首領們的野心陪葬嗎?
………………
“站住,不要跑,我是你們的主帥!殺回去,敵人只有幾千人!殺了他們,你們就可以殺入中原,再也不用在這窮山惡水中苦挨!”
孟獲憤怒到了極點。他想過這一仗有可能失敗,但他怎麼也沒想到,居然會是以這樣的方式失敗。
誠然,唐軍名不虛傳,無論戰力還是勇氣,都堪稱天下之最。在碎箭之陣展開的那一剎那,上千輕騎突然拋下正在纏鬥中的對手,迎著敵人的刀刃,不管不顧的直向敵陣中央衝了過去,任憑各式兵器敲打在甲冑或是身體上。
就在那短短的數息之間,唐軍騎兵產生了倍數於前的傷亡,而他們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為身後的鐵騎讓出道路!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堪稱悲壯的一幕,孟獲才會險些心神失守,差點被趙雲一槍取了性命。
南蠻軍也有勇士,只要發動起衝鋒,就算迎著刀山火海也不會退縮。但他們的勇悍,只有在直接向敵人發動攻擊的時候才會出現,類似這種完全以整體戰局為重,令行禁止的犧牲自我的舉動,那是絕對沒有可能的。
只能說,南蠻軍不輸於唐軍的只是血勇而已,並非真正的,可以被稱之為神勇的那種勇氣。
前者只需匹夫一怒便可擁有,而後者卻是可以留下光輝事蹟,被世代華夏人所傳誦,景仰的品質。
即便如此,孟獲也不覺得自己會失敗,因為他發現了一個鐵騎本身固有的弱點。因為過高的負重,在給鐵騎帶來匪夷所思的防禦力之餘,也大大的降低了鐵騎的續戰能力。說白了,鐵騎就是開頭那三板斧最厲害,等戰馬跑出幾千步,體力就岌岌可危了。
失去了速度的鐵騎防禦力仍然很可怕,但攻擊力和移動能力都大幅下降,到時候也不用和他們多做糾纏。只要繞開這些鐵疙瘩,無視他們就可以了。
因為有了這個認識,孟獲這一次發動騎兵衝鋒的時候,很細緻的將八萬騎軍分成了前中後三大部分,每個部分又細分成了左中右三軍,差不多可以當做是九個騎兵方陣來看。
在孟獲的預計中,最好的結果就是唐軍鐵騎在發動時,和前鋒的長矛騎兵撞在一處,如果是這樣,就有可能拼個兩敗俱傷。
甲冑再怎麼堅固,也不可能擋得住騎兵對沖時,長矛的正面刺擊,就算萬一擋住了,人也一定會落馬。
南蠻士兵人多裝備差,雙方都用超長的長矛互拼,最後佔便宜的肯定不是唐軍的鐵騎。
最差的結果就是被唐軍沖垮一到兩個騎兵方陣。以孟獲所知的情報來分析,這樣基本上就到了鐵騎續戰能力的極限了。
而孟獲做了很充分的準備,即便被鐵騎沖垮兩個,甚至三個騎兵方陣,只要能將敵人的體力消耗殆盡,就不足以動搖大軍的根本。
另外幾個方陣的騎兵大可以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繞開跑不動的鐵騎,專心對付其他唐軍。
等進入實戰,他又發現了更好的辦法,那就是死死的咬住突前的唐軍輕騎,不給鐵騎展開隊形,整體推進的機會。等輕騎消耗殆盡,純粹的鐵騎部隊就沒什麼可怕的了,正面打不過,也可以避過鋒頭再說。
然而,正如鐵騎發動之前的一幕幕那樣,今天這場大戰的程序,從始至終都掌握在李翊手中,任憑自己如何爭奪,也無法搶到手。
在鐵騎發動之前,唐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鐵騎營造出最佳的衝鋒環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