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矇矇亮,農天一的祖母已經煮好一大鍋飯,用筲箕濾幹米湯,將瓦盆蓋在上面蒸。因為興奮,這一天兄妹倆人也起得特別早,起床的時候,已經聞到了飯香味了。
這時,農天一的祖母正在往瓦盆裡盛飯,她將飯上面蒸好的灌腸拈到蔥板上,往鍋裡的米巴上淋上一小勺菜油,再放上一層鮓金椒,就著灶中餘火炕起來。不久祖母將鍋巴盛到一邊,重新鏟回幾大鏟熱飯,將切好的灌腸和鍋巴的邊邊角角放到鍋裡,再放些豆豉、蔥花,和在一起炒起來,然後盛到乾淨的容器裡,捏成一個個飯疙瘩。
祖母說:鍋巴和飯疙瘩,是你們今天帶到茶山吃的中飯。
農廬早已為大家準備好了採茶的揹簍、竹簍;巫青在廚房燒好了開水,用一把半尺高的黃亮亮的竹茶筒泡了茶,將泡好的茶水倒進兩個竹筒水壺裡。這是要帶到茶山上喝的茶水。一家人吃過早飯,揹著揹簍,提著竹簍,向著茶園方向進發。
這時,他們來到鳳陽河口。一行人踩著鵝卵石中的便道沿河而上,一路嘻嘻哈哈,嬉戲打鬧,驚飛了山林中的山雀。不久,採茶隊伍就來到了目的地——鳳山北麓的大小茶山。
農天一總是忘不了小時候採茶的情景,茶山上的那一片沸騰場景。大家迅速地分散開來,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手中不停地採茶,嘴裡說說笑笑,講到興致,還會唱起《採茶歌》:
正月去採茶,
二月茶發芽,
三月不去採,
老了一園茶。
四月茶葉長,
五月插黃秧,
六月不去採,
熱壞採茶郎。
七月茶葉稀,
八月登高去,
九月不去採,
十月無茶吃。
……
這時候,小夥伴們各自提著竹簍,興奮得滿園瘋跑,看到嫩芽都覺得十分欣喜,三下五除二地採起來,有時就蹲著採摘一會兒,面前的一棵茶樹還未採摘完,就跑到其他小夥伴那裡湊熱鬧,採了一會茶葉,又慌里慌張跑到下一棵茶樹採摘……沒有什麼次序可講,純粹的跟打亂仗一樣。
可有意識的是,不到幾個時辰,農天一就跟著其他小夥伴已將整個茶山上上下下跑了個遍,隨後採茶的興趣也降至低點,興趣沒有了。這時小夥伴們便自然地聚在一起,爬巖壁,溜滑坡,攀杉樹,玩毛毛蟲,玩累了便吃鍋巴和飯疙瘩,喝竹筒裡的茶水……
當日頭挪到茶山外面了,也就到了下山之時。農廬一聲吆喝,男女老少背的背,提的提,滿載剛採的新茶而歸。
一路上,不僅有歡聲笑語,還有滿簍子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