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前兩場他都能夠用開掛的方式安然度過,但這最後一場,極具這個時代的特色,他短時間內,還是無法適應。
靈州貢院。
閱卷的考官們起了一個大早,用過早膳之後,才不急不緩的向批閱試卷的小閣走去。
州試已經結束,經過了兩場的篩選,考生已經不足一千,平均分到一位考官手中的試卷,不過數十,他們有著充足的時間慢慢批閱。
樑棟來的很早,他先是將自己手中的試卷翻閱了一遍,沒有看到熟悉的字跡,心中有些失望。
他非常想看看,那個妖孽的策論答得如何,但看來這一次,他的試卷,是分到別的考官那裡了。
失望歸失望,他調整調整心情之後,便坐下來開始批閱。
經過兩次篩選,留下的學子,素質顯然更高,他翻開第一份的時候,看了一會兒,臉上就露出了滿意之色……
與此同時,此處堂內的另一處,一位考官看著面前的一份試卷,眉頭卻是皺了起來。
“毫無章法,狗屁不通,簡直是狗屁不通!”他不僅皺起了眉頭,臉上甚至露出了慍怒之色:“此人到底是不是讀書之人,寫的是什麼狗屁文章,便是八歲幼童也要勝他一籌,這樣的人也能透過前兩場,莫不是做了弊!”
王碩心中十分慍怒,就拿這第一道策論來說,談治理水患,他既不歌頌聖人的功績,也不引經據典,簡直是亂寫一氣,文筆幼稚,沒有任何章法可言……
“裁彎取直”是什麼東西,“植樹造林”和治理水患又有何關係,這一道策論,哪怕是尋常學子,閉著眼睛也能寫出來勝過這一篇千倍百倍的文章,他閱卷多年,從未見過這樣拙劣的策論。
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他又看向了第二題。
防治瘟疫,多喝熱水?
他已經不用再看下去了,順手將這張考卷放在右手邊他放在右手邊的,都是劣等不中的試卷。
他重新取過一張試卷,此考生第一題先歌頌了大禹的功德,引經據典,又肯定了當代治水的舉措,提出幾點看法,文章寫得花團錦簇,當取!
看完了這一張試卷,他的心情才好了一些,在試卷上畫了一個圈之後,將之放在左手邊,代表這是他向主考強烈推薦的考卷。
有幾人從門外進來,堂內的考官抬頭看了看,紛紛起身,抱拳行禮。
為首的兩人,是本次州試的主考,方王兩位大人。
他們身旁,還有三人,所有的考官已經認識過了。
這三位並不算是考官,不過,自數年前科舉改制之後,但凡策論試卷,除考官外,還會設有三位協考。
這三位協考,必定是精於某道,他們的意見,對於主考至關重要。
這三道策論涉及治水,律法,防疫,所請協考,也是各有來頭。
水部郎中,張昊。
京東路提刑,宋千。
太醫丞,凌一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