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番禹軍營裡一場大聚餐正在進行,遠征林邑歸來的將士,和留守番禹的同袍一起,在流水席上大吃大喝,吃的當然是海產,喝的則是涼茶,不過營地一角卻堆著許多椰子。
嶺表沿海地區有異果名為椰果、椰子,這種果實十分結實,外表都是絨毛,用刀劈開之後卻是中空,內有甘甜的汁液。而內層白色的果肉可吃,十分有嚼頭。
但是誰敢吃完海鮮就吃椰肉喝椰汁的話,十有六七會鬧肚子,因為據說海鮮和水果一起吃會出事,輕則鬧肚子,重則死人。
所以椰汁、椰肉,必須在吃完飯後至少一個時辰食用才會穩妥,軍營裡堆積的椰汁,就是作為飯後水果食用。
用涼茶就著海鮮進食,在炎熱的天氣裡別有一番風味,面對種類繁多的海鮮大餐,加上又能和胡姬“交流”,許多士兵興奮得高聲喧譁。
嶺表以及交廣戰事結束,眼見著即將班師,大家十分珍惜留在番禹的寶貴光陰,興致一來,說話聲音就不免越來越大。
若是平日,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不過今日例外,除了必要的警戒部署,周軍將士都在軍營裡大快朵頤,不過有的人吃了海鮮會全身發癢,只能另外擺席吃雞鴨鵝。
一夜無眠的宇文溫,在流水席上轉了一圈後開始找茬,美其名曰“搞活氣氛”,倒黴鬼是行軍總管長史周法明。
週三郎和行軍總管楊濟一起留守番禹,沒能跟著宇文溫到處砍人,如今被對方扯著要比吃生蠔,看著幾大碟生蠔,周法明的臉都要綠了。
生蠔是沿海尋常可見的貝類,自詡見多識廣的周法明當然吃過,但那是在建康時,而且吃法很尋常,不是宇文溫“發明”的那種吃法——炭燒生蠔。
將生蠔開啟,就著殼放在炭火上烤,生蠔肉裡放有佐料,用炭火烤熟之後吃起來別有風味,這種吃法讓許多將士上了癮,不過吃多了發現這玩意有副作用。
炭燒生蠔吃多了會渾身燥熱,需要和胡姬好好交流一番才行,周法明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哪裡敢和宇文溫比吃這玩意。
“不要慌張!渾身燥熱又怎麼了?有林邑姬敗火嘛!”
聽得宇文溫這麼說,周法明等人把頭搖得如同撥浪鼓,林邑女子他們前幾日有幸見過,原本大家心癢難耐,結果見著真人之後全都傻了,如同三伏天被人當頭潑了一盆涼水,從頭涼到腳。
實在是無法認同這是“美女”,周法明認可宇文溫關於林邑女子能“敗火”的說法,所以生蠔是絕對不能比賽吃的。
“不吃生蠔,那就吃炭燒魷魚!”
“大王,大王!大王不是說過,吃海鮮過量會致病的麼?下官實在是...”
“你一年到頭都吃不了幾個海鮮,扯這麼多做什麼!”
吃海鮮太多會導致痛風,而日常飲食經常大魚大肉,容易導致富貴病,但對於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個偽命題。
普通農民,一年都吃不上幾口肉,平日裡的飯菜想見油星都難,跟他說大魚大肉會導致富貴病所以要少吃些,這真的很無聊。
跟一輩子可能都沒機會吃上幾口海鮮的人說,吃海鮮太多會痛風所以要少吃些,這也很無聊,兩種說法根本就是偽命題。
同樣,說楊廣在建康,所以只要他出謀劃策便能讓陳軍轉敗為勝,這種說法也很無聊,實際上也是個偽命題。
楊廣真要有那種本事,也不至於在長安城外兵敗如山倒,而在建康剃度出家之後,還有宇文溫安排的眼線盯著,更別說楊廣何以取得陳國佞臣孔範、施文慶的信任?
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宇文溫糾結了一夜才想通,所以今日要大補,讓人端上來幾盤魷魚,開始和周法明“互相傷害“
“來,先把這二十串魷魚吃了再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