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六百三十二章 辯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三十二章 辯論 (1 / 2)

清晨,宮城沐浴在晨曦之中,冠冕堂皇的宇文溫在側殿裡坐著,準備“上班”(上朝),座鐘指標走到六點三十分,距離早朝開始(七點)還有三十分鐘。

如今的朝會制度分三種,第一種是元日、冬至日舉辦的大朝會,場面最隆重,王公貴族、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員、番邦使節參加;

第二種是每逢初一、十五的朔望朝參,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員參加;

第三種就是日常的常朝(早朝),又稱“常參”,目前是每隔三日舉行一次,在京五品以上文武職官及勳官、監察御史、太常博士參加。

今日是常朝(早朝),常朝開始時間是卯時七點,一般持續一到兩個小時,長話短說、效率至上,方便各部官員趁早回官署處理公務。

宇文溫自即位以來,除去出巡等特殊情況,迄今保持著上朝的“全勤記錄”,從沒遲到過,也沒因為自己的原因罷過一次朝會。

宦官為他送來今日的早報,因為時間充裕,宇文溫便看起報紙,這是他近年來養成的習慣,每天一早,都要看看有什麼“大新聞”。

天下太平,他不希望看到什麼天災**的“大新聞”,而這段時間以來,報紙上最熱門的新聞,莫過於天下學者(州學博士、助教及以上)參與議論律法修訂之事。

學者不是官員,沒有上書言事的權力,此次朝廷允許學者們透過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允許各地學者進行禮、法的學術辯論,算是大開言路的“德政”。

也是宇文溫想要營造的氛圍。

憑藉電報而實現快速發展的報紙業,其報紙就應該成為思想、文化交鋒的載體,讓全天下關心時事的百姓,都能夠從大辯論中獲得啟發或者感悟。

宇文溫認為,活躍且良性的思想、文化、學術公開辯論,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而這項政策實行的效果,目前來看還是不錯的。

對於讀書人來說,學而優則仕,是無數人追求的目標,但是如何讓自己的名字、才學“聞達於諸侯甚至君王”,是一件極難做到的事情。

若按傳統方法,讀書人想要讓自己的名字、才學“聞達於諸侯”,就得想辦法參與地方官組織的各種活動,或者參加士人們的各種“朋友圈”,遊山玩水、舞文弄墨“刷名聲”。

靠著經營人脈,讓各類“朋友圈”幫忙宣傳自己,讓自己的名字能夠引“官”注目。

然而這樣的辦法,對於財力和出身要求不低,大部分讀書人都做不到。

可是,現在有了更好的辦法,那就是在報紙上發表文章。

報紙的普及程度可謂日新月異,雖然只是在各大都會、商埠才有報紙發行,但是僅憑這點就足以讓作者的才學和觀點最大化的展示給權貴、官員甚至皇帝。

再不濟,也能以文交友,在讀書人的圈子裡刷名聲。

這樣的機會,收效極大但是成本極低,可謂前所未有,所以藉著朝廷廣開言路的機會,許多州學博士、助教積極投稿,就律法的修訂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

與此同時,批駁意見相左者的觀點,或者相互辯論。

各家報社,還會把那些著名州學內關於禮、法的學術辯論內容刊載出來,讓讀者們看看,關於各種禮、法問題,正、反雙方的意見、說法是怎樣的。

各家報社報紙刊載的文章,可以相互轉載(要註明出處),各種觀點在報紙上的交鋒,引得讀者們趨之若鶩,導致各地報紙發行量暴漲。

所以,一場規模浩大、覆蓋全國大部分範圍的禮、法學術論戰已經拉開序幕,作為始作俑者的宇文溫,樂見其成。

現在,他手上拿著的報紙,刊載了不同觀點的文章,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段話,展開各自闡述(辯論)。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段話可謂耳熟能詳,宇文溫當然對此再熟悉不過,現在他很好奇,想看看圍繞這段話,能有什麼不同論點。

第一篇文章如是“說”:

《孟子離婁(上)》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