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五百八十五章 孃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八十五章 孃家 (1 / 2)

下午,皇宮,日興昌銀行業務員正在辦理業務,隔間,陳將填寫好的單據交給侍女,侍女將單據和一疊流通券交給業務員。

陳每月都要給母親匯去一筆數目不菲的生活費,而她的兩位兄長,將會從母親那裡分得一部分,保證自己和家人的日常開支。

作為后妃,陳每月有“體己錢”,她分管皇家產業,有“工資”,而宇文溫又時不時給后妃們發“獎金”、所以陳的收入頗豐,供養娘家人不成問題。

只是因為出宮不便,所以日興昌銀行提供上門服務,而日興昌銀行的大股東就是皇室,所以這也算是銀行對大股東的特別服務。

兩名業務員對單據上的資訊和流通券的面值進行了確認,很快便為客戶辦完了匯款業務,將回執單交給侍女後,提著裝有流通券的密碼箱告退。

剛出門,卻見天子迎面走來,兩位業務員趕緊讓過一邊。

待得天子經過,他們在宦官的帶領下,向宮外走去。

宇文溫走進殿裡,見陳在書案前忙著,走上去,伸手拿起案上放著的一張流通券,問:“不會是漏了一張吧?”

陳抬頭一看,回答:“沒呢,這張不是要存的。”

“那就放好,不然容易弄丟。”宇文溫口中這麼說,卻沒有把流通券放回去的意思。

他當然不是要把這張流通券帶走,而是拿在手上仔細研究。

流通券誕生迄今已有三十年,作為大宗貨物交易的信用憑證,一開始只在西陽城裡流通,而現在,全國各大都會還有各地商埠,正規市集裡都可以看到流通券的身影。

流通券的信用,已經得到天下商人的認可,薄薄一張紙,能夠替代一車車銅錢,在買賣雙方手中流通,在某種意義上承擔著貨幣的職能。

三十年春秋過去,流通券已經精美許多,但其上的圖案大部分未變,依舊是熟悉的西陽風景。

這無時無刻都在提醒使用者,流通券的起源在黃州西陽,其信用,別人可以不認,但日興昌銀行必然認。

流通券的面值有多少匹棉布,在黃州西陽,就一定能兌換到多少匹棉布。

宇文溫拿著流通券在一旁坐下,看著自己的心血,想到很多事情。

流通券實行“布本位”,當年是麻布,現在是棉布。

流通券的面值有多少匹布,就能兌換多少匹布,所以,從原則上說,發行方手頭上有多少匹布,就只能發行對應面值的流通券,以便持有者隨時都能兌換。

這算是貨幣政策上的“準備金”制度,實行“布本位”的流通券,發行時必須要有足額的準備金(布)。

但是,當流通券的信用建立起來後,持有流通券的人,不會急著將其兌換為布匹,而是將流通券當做信用憑證,替代不易大量攜帶的銅錢、布帛、糧食,和其他人進行大額交易。

這就使得流通券不再面臨隨時兌換的風險,於是日興昌銀行在增發流通券時,不再按照“一比一”的原則,開始超額髮行。

手中有一萬匹布,發行兩萬匹面值的流通券,用後世的經濟學術語表示,是“準備金率50%”。

隨著時間流逝,流通券的信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被擠兌的風險進一步下降,於是,準備金率漸漸下降,現在為30%。

而參與流通券聯保的銀行、櫃坊、紡織工場,已經遍佈天下各地,工、商業者們忠心擁護流通券這一便捷的信用憑證。

與此同時,流通券的發行權,已經不是日興昌銀行一家說了算,一個名為“聯合儲蓄協會”的行會組織,成為流通券的“孃家”,決定著流通券的發行量。

當然,日興昌銀行是重要成員。

“聯合儲蓄協會”,簡稱“聯儲會”,是銀行、櫃坊的“總行會”,協調業內的儲蓄、放貸、風險擔保等各項事務,協助朝廷管理銀行、櫃坊。

聯儲會對流通券發行、回收進行管理,每年都要召開專門會議,決定流通券的發行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