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港區一片忙碌,在岸上度過冬天的大量漁船,此時已陸續下水,靠泊在碼頭處,進行各種檢查,為出海打漁做準備。
經過多年發展,海參崴已經成為一個繁榮的貿易據點及漁業港口,因為其南面的廣袤海域有大量漁場,又有許多鯨魚出沒,所以聚集在海參崴、以海參崴為母港的漁船也越來越多。
無論是海參、海蟹還是海魚甚至鯨魚,產自海參崴的海產,加上陸地上出產的大量毛皮,都為北洋貿易公司創造豐厚利潤,所以“海參崴”這個名字,也在中原為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靠著捕撈業的快速發展,海參崴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氣,因為這裡的海面在冬季時會冰封,所以夏秋季節是捕魚的旺季。
待得冬天降臨,船隻都會被人們弄上岸以免被凍壞,到了春天海面解凍,就是新一年的捕魚季節。
這個時候,乘坐大帆船從萊州出發的船員們,已經陸續抵達海參崴,他們作為僱員,將於僱主留在海參崴的漁船上務工,一直忙到秋末,趕在海面冰封前返回萊州。
冬去春來的船員們,宛若大雁一般,但每艘在海參崴過冬的漁船,會有對應的留守人員在海參崴過冬,負責在冬季照顧這些過冬的“海熊”。
現在,一艘艘漁船彷彿結束冬眠的熊,經過檢修後,精神煥發的駛出海港,駛向南面的鯨海,尋找一股黑色的洋流。
鯨海,指的是海參崴以南、倭國本島以西、朝鮮半島以東廣闊海域的稱呼,因為有大量鯨魚出沒,故而得名。
鯨海海域又有一股溫暖的洋流,自西南向東北流淌,因為這股洋流的流速相對較快,其顏色比起周圍海水較黑,故而稱為“黑潮”。
由於水溫比周圍海水要高,所以黑潮裡聚集著大量魚群,其流經的海域,就是漁船們追逐的漁場。
也是捕奴船隊需要藉助的“順風潮”。
鯨海黑潮上,十艘五桅帆船正快速航行著,因為順風、順水,所以船隻的航行速度很快,在大量南下的漁船面前掠過,向著東北方向而去。
他們的目的地,是倭國本島北端的“蝦夷大島”,又稱“毛人大島”,上面居住著無數蝦夷部落,正是捕奴隊的目的地。
北洋貿易公司和倭國協作、在蝦夷大島上捕捉蝦夷,這生口買賣已經做了數年,每年春夏之際開始,秋末結束,靠著買賣生口,為雙方帶來不錯的收益。
如今又是新一年的“捕奴季”,捕奴隊成員身處劈風斬浪的五桅帆船上,對此今年的“收成”充滿期待,看著船外黑色的洋流,不由感慨非常:
“這黑潮太神奇了,若沒有這股潮水推動,咱們要到蝦夷大島,怕不得多費數日時間。”
“那當然,不過若是返航,就得避開這股黑潮,而漁船在鯨海打漁,也得和黑潮搏鬥,不然一不留神,就會被洋流帶到下游去了。”
“那不正好?咱們也在下游嘛,正好有現醃的鮑魚(鹹魚)吃。”
一旁的船員聽了,笑道:“鬼哦,真要被黑潮帶著往下游走,一不留神怕是要漂到‘窟悅’大島了,再想回來,如今風向不對,那可不容易。”
聽到這裡,人們議論起來:“那裡不是和黑水入海口隔海對望麼?公司不是在那裡設據點了麼?”
“那裡走海路到海參崴可是兩千多里距離!漁船真要到了那裡,再回來可不得秋末了?那還打什麼魚喲,我跟你們講,這鯨海的黑潮,還只是分支,黑潮的主支,可是在倭國本島東面....”
“哎呀,你這麼一說,我想起來了,聽說倭國官軍今年又要出擊,到東邊討伐蝦夷,好像是要乘船走海路,藉著黑潮倒也順風順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