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皇宮,宇文溫與入宮覲見的楊濟交談,楊濟之前在河套地區操練軍隊,忙得不可開交,前日剛回到長安,今天就被宇文溫召入皇宮問話。
“這西行記,你何時能修改好?”
楊濟聞言面露難色:“陛下,微臣軍務繁忙,實在是....”
話還沒說完,就被宇文溫堵了回去:“那就加班唄。”
完全是一副吝嗇東主要求掌櫃、夥計無償加班的嘴臉,楊濟對此只能表態:“微臣明白,定會在期限前,將初稿修改好。”
“你要抓緊,這本書,明年開春一定要出版,至於版權...算你四成。”
“陛下,微臣豈敢與陛下分版權....”
“無妨,反正西遊記不是朕寫的,如今借鑑一二,你出了力,就該有。”
晚唐詩人李商隱,曾做詩賈生,說起漢文帝召見名儒賈誼的事情: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如今,周天子召見“楊生”,不問蒼生問“西遊”,讓“楊生”覺得有些啼笑皆非。
宇文溫大概能猜出楊濟心中所想,特地強調:
“這件事很重要,你莫要不當一回事,輿論講的是潛移默化,不然光靠官府張榜宣傳,措辭各種假大空,你覺得百姓能聽進去多少?”
“百姓基本上大字不識一個,看不懂文字,只會聽故事,或者看錶演,所以朝廷的宣傳,要在這兩個方面做文章。”
“戲班的表演,說書人講故事,那就是最好的宣傳方式,西遊記的故事,一開始也沒那麼複雜,全靠無數說書人完善,才逐漸成形。”
“從唐初的三藏法師傳,到明初的西遊記平話,再到後面吳承恩的西遊記,歷經數百年的積累、提煉,這樣一部名著,受百姓歡迎是顯而易見的事,怎麼能不好好借鑑一下?”
“讓百姓知道,西域原來有這麼多國家,有這麼多風土人情,這些國家也很富庶,地域遼闊,有山有水,不是什麼去了必死之地。”
“將來朝廷經營西域,出征將士還有百姓們才不會畏之如虎,唱什麼無向河中浪死歌...”
聽到這裡,楊濟一愣:“陛下,莫非要對河中用兵?”
河中地區很遠,在連突厥都沒搞定的情況下對河中用兵,那是要出大事的,楊濟就怕這位志得意滿,飄飄然,不顧一切搞什麼“河中之役”。
“你想太多了,貪多嚼不爛。”宇文溫很淡定的喝了杯茶,“南中、嶺南、遼東,都還沒有消化,湖廣熟都沒做到,河中?等你兒子為朕的兒子效命時再說吧。”
楊濟聽了,趕緊認錯:“是微臣妄言了....”
“但提前做宣傳,總是沒有錯,而且,你不要老是把目光放在陸地上。”
宇文溫說著說著,又開始宣傳海權無敵:“去波斯,不一定要走陸路,走海路也是一樣的,若以做買賣而言,更方便。”
“三寶太監下西洋,那麼大的船隊,可以運載多少貨物?這些貨物若以馬隊、駝隊轉運,運得了麼?”
“貨物是這般,軍隊也是如此,一萬兵馬去波斯,走海路,只需要提前佈置沿線港口,備好物資,那麼風信起,就可以出行,半年時間就到,若走陸路,你覺得這一萬兵馬能走到波斯?”
眼見著宇文溫越說越偏題,楊濟趕緊點頭稱是:“陛下說的是,那麼,不知陛下還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