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大喝過後,只見主角咬破舌尖(旁白說的),以鮮血噴在御賜上方斬馬劍上,然後一劍刺中無頭將軍胸膛,將其定住,在不得動彈。
然而其“人”不死,總不是個辦法。
華生隨後口中唸唸有詞,一掌拍到對方胸前。
配樂響起,帷幕降下,旁白聲起,卻是主角使出讀心術,進入無頭將軍的回憶之中(換場景)。
那是後漢末年,天下三分,遼東為公孫氏佔據,公孫氏向曹魏稱臣,卻又叛服無常,後曹魏大軍討伐公孫氏,公孫氏一名大將在戰場上力戰而亡,頭顱為魏軍割下。
數日後,將軍竟然死而復生,心中不忘家中妻兒,想要回家卻怕嚇著對方,便要尋回頭顱,卻找不到,於是遊走在遼東曠野之間。
因為身為死物,見不得陽光,所以無頭將軍晝伏夜出,尋找自己頭顱,找了數百年。
數百年過去,將軍想要見妻兒一面的執念,轉化為對頭顱的執念,已經忘了初衷,甚至忘了自己生前居於何地,姓甚名誰。
而他那頭顱,當然是永遠都找不到的。
配樂響起,帷幕降下,旁白聲起,情景轉到現實(原先場景)。
以讀心術探得無頭將軍往事的華生,又藉助道法與其交談,與其作了約定:為無頭將軍找到妻兒下葬處,一家團圓,從那以後,不得再危害人間。
隨即,華生接過無頭將軍遞來玉佩,那玉佩為其婦所求護身符,卻見華生咬破手指,以指血在玉佩上畫符,口中唸唸有詞。
不一會,玉佩忽生雙翅,如同鳥兒飛上空中,眾人跟著這玉佩向前走,走了“數日”,來到一處廢墟前。
那是一座城池廢墟,荒廢百年,邊上已是亂葬崗的墳地裡,眾人在玉佩落下的地方,發現並在一起的兩座墓,墓碑所刻墓主名諱,無頭將軍仔細看過,想起是自己妻兒名字。
原來其妻兒左等右等,等不到夫君/父親歸來,相繼過世,就葬在此處,若無華生神通了得,根本就找不到。
心願已了的無頭將軍,向華生鞠了一躬,道謝後手握玉佩,抱著妻兒墓碑,呢喃起來。
他呢喃的聲音,好像是歌,又好像是傾訴,配合著悲傷的背景音樂,讓現場觀眾不由得心中發酸,眼淚止不住往外流。
片刻後,無頭將軍身體光芒大作,隨後化作點點光芒,煙消雲散。
真的就在觀眾面前化作點點光芒,憑空消失了!
帷幕落下,旁白聲起,說探員華生順利解決無頭將軍案,返回長安覆命。
帷幕再起,演員謝幕,許多被結局感動得淚流滿面的觀眾大聲喝彩,無數銅錢如雨般飛向舞臺,砸得演員們抱頭躲避。
道法高強的“石塔西”探員,膽大又足智多謀,手握天子御賜尚方斬馬劍,奔走四方,斬妖除魔,保一方平安。
在神秘的遼東森林,與具備不死身的無頭將軍鬥法,而那無頭將軍雖然兇殘,卻對妻兒一往情深,為見妻兒最後一面,竟然執念數百年。
如此精彩的表演,讓觀眾大呼過癮。
全場喝彩聲如潮響,無論男女老少都鼓起掌來,聲勢之大,讓廟會其他地方相形見絀。
許多觀眾擠向前臺,問班主和演員這戲何時還有,班主眼見著圍上來的人都快要把戲臺扒了,趕緊扯著嗓子喊:“大家莫要著急,本戲班會在歷城常駐,就在永豐裡的戲棚表演,歡迎大家賞臉!”
觀眾們久久不願散去,和聞訊趕來的其他人說著劇情,一個個說得眉飛色舞,意猶未盡。
人群中,兩名男子向外走去,見著大家議論著“遼東”、“無頭將軍”,相互間交換了一下眼色,轉到一旁茶水攤。
歷城本來沒有多少人喝茶,但這十來年間,不知從何時起,茶水鋪多了起來,於是歷城百姓慢慢習慣喝茶,這種廉價的飲料,已經成為百姓中不可缺少之物,所以廟會臨時擺出來的茶水攤生意很好。
許多剛看完《無頭將軍》的人,來到茶水攤喝茶,議論著方才的劇情,個個說起遼東,都面露神往之色。
且不說戲裡的遼東,就說現實中的遼東,因為齊州有許多人闖遼東的緣故,加上官府行郵政,讓大家漸漸知道遼東的具體情況,所以不再感到陌生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