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二百七十二章 隱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二章 隱患 (1 / 2)

鄂州夏口,剛從官署回府的鄭通,匆匆用完膳,和妻兒說了一會兒話,沐浴更衣之後,轉到書房,書案上擺著厚厚一沓資料,他坐下慢慢翻看起來。

鄭通是鄂州長史,這幾日在辦理公務交接,過幾日便要卸任,然後趕赴亳州。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被東南道行軍“借調”,到行軍元帥行轅聽用,而此去亳州,鄭通知道西陽王是要委以重任,讓他協助開展“青苗貸”的放貸事宜。

青苗貸,是日興昌櫃坊推出的放貸業務,今年年初,鄂州已經有許多農戶借貸,所以鄭通對其頗有了解,總體來說,這種低息貸款確實利民。

但按著西陽王在信中所述,日興昌櫃坊將在河南各地大力推行青苗貸業務,而且這種青苗貸的利息之低,簡直是聳人聽聞。

居然是二厘的利息,鄭通認為搞不好青苗貸放得越多,日興昌就虧得越多。

鄭通在剛知道西陽王的規劃時,第一反應就是此舉隱患重重,以西陽王的見識,不至於會如此作繭自縛。

道理很簡單,此事無論成與不成,都很危險。

首先,鄭通認為青苗貸不可能在河南各地大規模推行開,因為日興昌的財力有限,真要在河南各地放貸,哪裡有那麼多本金。

即便放了貸,也會因為吏治、天災等因素,很大機率會搞砸。

其次,若西陽王真把這件事做好了,那就意味著西陽王要失去日興昌櫃坊的控制權。

這是成也要倒黴,不成也要倒黴的兩難困境,鄭通不認為西陽王看不出其中的巨大隱患,但對方依舊要實行,要麼是狂妄自大,要麼是胸有成竹。

西陽王應該沒有瘋,故而鄭通很費解,他實在想不出西陽王為何要作繭自縛,自己給自己找事。

在資料裡,鄭通看到幾個數字,河南(及淮北)各州郡的戶數,且不論青州總管府,即便按照初步的整理結果來看,豫州總管府大概有七十餘萬戶,亳州總管府大概有四十餘萬戶,徐州總管府大概有三十餘萬戶。

合計至少有一百四十萬戶,當然,其中不包括隱戶,而且統計數字很粗略,可能實際戶數更多。

這一百四十萬戶裡,有貸款需求的戶數不得而知,鄭通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河南之地飽受戰亂影響的現狀,放寬些按一半來算,那就是七十萬戶需要借貸。

河南之地,主要種植粟、麥,水稻的種植面積相對較少,鄭通不太清楚在河南開展農耕的成本是多少,他還是按照經驗,綜合考慮,估算每戶平均借貸五貫錢(實物折價)。

這樣一來,僅僅是粗略估計,日興昌在河南就要放貸將近三百五十萬貫(實物折價),這只是青苗貸本金,其他費用另算。

而日興昌櫃坊並沒有這樣的財力,如果有,那麼西陽王就得把日興昌的控制權交出來,要麼歸天子,要麼歸杞王,這就是現實。

不交?不交也得交!

財力超過三百五十萬貫(實物折價)的櫃坊,不是一個藩王能夠擁有的產業,如果不放手,那就犯了大忌。

西陽王是宗室,戰功卓越,手裡有能打的私軍虎林軍,如今又有財力雄厚的日興昌櫃坊,也就是說西陽王有獨立的強軍,又有獨立的財源,這對於上位者來說,意味著什麼?

面對如此藩王,不要說天子,就是杞王也會不安。

一個藩王,如果單純的有錢糧,或者單純的有兵,都不是大問題,因為有錢糧沒兵就是肥豬,有兵沒錢糧就意味著朝廷能拿捏得住。

而一個有兵有錢糧又有聲望的藩王,距離造反也就不遠了。

即便這個藩王沒有如此想法,別人也會認為他有這種想法,所以,遲早要出事。

鄭通擔心西陽王不知進退,走在懸崖邊上卻不自知,而後來,他看到西陽王后續的信後,知道這一隱患被西陽王用巧妙的方式化解,讓日興昌實現了放貸能力,卻不會引來上位者的忌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