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西南隅,瓦官寺,大殿內,貴妃張麗華正在焚香禱告,她明日就要被冊封為皇后,多年夙願終於達成,正好今日無事便臨時起意,到瓦官寺還願。
那年,她還不到十歲,家境貧寒,每日裡跟著父兄織蓆然後在街邊叫賣,恰逢宮中選侍女,她便被父兄寄予厚望送選,要改變一家人的命運。
入宮前,張麗華的父親老張東拼西湊好不容易湊了些香火錢,帶著她到瓦官寺燒香許願,希望容貌出眾的女兒被貴人看中,從此飛上枝頭變鳳凰。
建康城裡有名剎建初寺,據說建於漢末東吳時期,是除了洛陽白馬寺之外天下第二座佛寺,而老張之所以帶著女兒到瓦官寺而不是建初寺去許願,是因為瓦官寺更合適。
瓦官寺,始建於晉時興寧年間,原址為管理陶業的府署所在地,故而得名“瓦官寺”,後來幾經擴建,到了晉末已經有僧人上千,規模不小。
待到劉宋元嘉年間,有異鳥三雙飛臨瓦官寺,朝庭認為此乃鳳凰棲息之祥瑞,於是在寺內建鳳凰臺,所以軍戶老張為了這個好彩頭,就帶著女兒到瓦官寺許願。
年幼的張麗華入了宮,做了太子之龔良娣的侍女,而天生麗質的張麗華,果然很快就吸引了太子陳叔寶的目光,隨後迷得神魂顛倒,寵愛自今。
現在,張麗華就要成為皇后,心情激動之下,當然要到瓦官寺還願,這麼多年來,她不止一次到瓦官寺,但這一次,心境大有不同。
當年那個卑賤的軍戶之女,就要飛上枝頭變鳳凰,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后。
而之前,即便身為貴妃,深得官家寵愛,但從禮制上說,她不過是個妾,是側室不是正室,所謂名不正言不順,這種身份如同一根刺,讓張麗華如鯁在喉,總覺得不自在。
現在好了,她成了皇后,沒有人再敢鄙夷,而且可以堂堂正正跟著官家到太廟祭拜歷代先帝,死後可以葬在天子陵寢。
想到這裡,張麗華有些激動,她本來是軍戶之女,卻憑著容貌和善解人意,改變了家族命運,當然也多虧了佛祖的保佑。
自己得寵,父兄也過上了好日子,無數人想盡辦法巴結,張家換了大府邸,門庭若市,父親辛苦了一輩子,終於享了福,有奴婢服侍,不用去賣草蓆養家餬口。
父親死後風光大葬,棺槨用料講究,墓地風水上佳,不會像那些破落軍戶一樣,死後裹著一張草蓆葬在亂葬崗,立塊木牌為碑,讓人心酸不已。
張麗華激動之餘也有些無奈,本來她應該等到正式被冊封后,以皇后的身份來瓦官寺還願,只是今日有空,閒得無聊便臨時起意出宮。
若在往日,她這個時候大概會因為一夜風雨而筋疲力盡,還在榻上小睡回神,只是現在枕邊無人,就閒得無聊。
她精心挑選的美人,官家十分寵愛,今早官家又是遲遲未起,所以有些受冷落的張麗華才會想起到瓦官寺還願。
不過張麗華不擔心失寵,因為能被立為皇后,正說明自己深得聖眷,待得官家新鮮勁過後,必然會加倍寵愛她。
不知不覺,燒了許多香,張麗華還願完畢,走出煙霧繚繞的大殿,到外面透透氣,陪伴身邊的除了宮女,還有另外一名女子。
這名女子身材窈窕、貌若天仙,唇紅齒白、面色紅潤,宛若含苞待放的花朵,剛到嫁人的年紀,因為很少在外拋頭露面,故而即便見著和尚也頗有些嬌羞,這讓張麗華想起當年的自己。
如此美人若是為別家女郎,早就為官家採摘,或者被張麗華尋得之後獻給官家,但此人卻不行,因為對方是天子的異母妹妹、寧遠公主陳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