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二百三十章 紙布魚怪梨亂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章 紙布魚怪梨亂伸 (1 / 3)

懸瓠城南,汝水下游河段,圍攻懸瓠的官軍正組織青壯們攔河築壩,此時的汝水水量依舊充沛,只要築壩成功,迅速上漲的河水可以回灌懸瓠,使其化為一片澤國。

引水灌城的戰法,數百年來屢見不鮮,既有成功也有失敗,失敗戰例之中最出名的是當年梁國欲進攻魏國壽陽,於壽陽淮水下游築浮山堰回水灌城,結果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歷時兩年築成的浮山堰潰決,禍害下游的無數梁國百姓。

而同樣是進攻壽陽,也有成功的例子,那就是十餘年前陳國北伐齊國,名將吳明徹率兵圍攻壽陽,於淝水築壩回水灌城。

壽陽為河水浸泡,守城齊兵多腹瀉,手腳浮腫,死者十之六七,戰鬥力銳減,壽陽終為陳軍所克。

但同一個人、同一種戰法,在另一場攻城戰中卻失敗了:十一年前,齊國滅亡,本為盟友的周、陳兩國隨即爆發戰爭,吳明徹率陳軍進攻周國所據淮北徐州,築壩灌水淹彭城,卻為周國援軍所敗,吳明徹兵敗被俘。

同樣的戰術,不同的結果;同一個人用同樣的戰術,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問題出在哪裡?

在於如何阻援,在於如何成功築壩,而這兩個問題,對於如今的官軍來說都不是問題,盤踞懸瓠的逆賊孤立無援,其最近的據點是申州平陽,兩地相距兩百多里,無法互相呼應。

另一處較近的據點是息州宋安,距離懸瓠也有兩百餘里,盤踞宋安的逆賊為揚州軍所逼,無法北上增援懸瓠。

當年圍攻壽陽得手的陳軍,兵力十餘萬,而圍攻彭城失敗的陳軍,兵力不過四五萬,如今圍攻懸瓠的官軍有十餘萬,怎麼都不會怕逆賊援軍來解圍。

而在汝水築壩,難度比在淮水築壩容易得多,官軍也不是第一次以築壩回水的方式進攻懸瓠,當年隋軍盤踞懸瓠,雙方就圍繞下游築壩之事展開激戰。

此時此刻,汲取數次圍攻懸瓠經驗教訓的官軍已經做了萬全準備,青壯們在汝水兩岸堆土築壩截流,又有大量士兵在現場嚴陣以待,提防城中逆賊派人泅水襲擊築壩工地。

光這樣還不夠,官軍打造許多木船,在築壩工地上游數十步搭起浮橋,熟悉水性計程車兵手持鉤拒、長矛、水桶、唧筒在橋上守候,提防上游懸瓠釋放火船襲擾築壩工地。

為了確保築壩成功,官軍做了萬全準備,投入青壯數千人,直接在汝水兩岸曠野掘土、運到河邊築壩,壩址位於官軍南寨上游附近。

與此同時,還要在汝水兩岸曠野築長圍,以便圍住上漲的河水,用攔河壩導流渠的水門控制水位,確保能將懸瓠浸泡在水裡,而官軍的四處大營卻不受影響。

因為投入的人力物力充沛,修築堰壩以及長圍的工程進展很快,開工沒幾日,岸上長圍修築完畢,而攔河堰壩漸漸合攏。

其間懸瓠逆賊多次垂死掙扎,試圖放出火船襲擾築壩工地,全都被浮橋上的官軍士兵攔截、撲滅,而現在堰壩即將合攏,才是最關鍵的時刻。

堰壩合攏處的水流湍急,扔下多少石頭、土袋都會被沖走,官軍工匠打造十餘艘大船,要在其中裝滿石塊、泥土,準備將船劃到合攏處沉入水中堵口。

這也是當年官軍在懸瓠下游築壩的成功經驗,汝水兩岸曠野有取之不盡的泥土,所以堰壩合攏是遲早的事,但為了確保一次成功,準備用來堵口的大船是之前所用船隻數量的兩倍。

汝水東岸取土場,許多青壯揮舞著鋤頭、鐵鏟挖土取石,又有許多青壯將裝滿泥土、石塊的籮筐挑起,向築壩工地走去。

這處取土場原本是一大塊平地,如今卻變成了一個大坑,若是接連幾日暴雨的話,土坑就會化為深可沒人的湖泊。

取土場的範圍不斷擴大,東北邊緣地帶,一名青壯揮動鋤頭往地上一鋤,只聽一聲悶響,鋤頭似乎鋤到了硬物,一開始他只當是石頭,可漸漸地發現不對勁。

地裡的東西,觀其材質確實是石料,但形狀很光滑,似乎為人工雕琢之物,又有幾名青壯來幫忙,漸漸地將這玩意周圍的泥土刨開,最後發現地裡埋著的竟然是一尊石像。

許多人圍上來看著這尊石像議論紛紛,大家一開始認為這是一尊佛像,但隨著石像上的泥土被人漸漸清除,圍觀者發現形制和常見佛像不同。

不是佛像,似乎是守墓石人,一想到這裡大家都覺得晦氣,不過取土場裡已經接連挖出過人骸骨,所以沒什麼大不了的。

反倒是由於這石像疑似守墓石人,引來了官軍士兵:有守墓石人,那就意味著有墓,而且這個墓的規模不小,說不定墓主身份不低,那就是說陪葬品不少。

陪葬品大多是一些金銀珠寶或者大量銅錢,雖然死人的東西有些晦氣,但這些東西值錢也是事實,反正轉到別處用,誰會知道這玩意是陪葬品?

所以這些陪葬品都歸官府所有,誰也不許拿!

官軍如是說,看著那些明晃晃的刀鋒,青壯們默默的點頭,不過事情很快有了轉折,因為當石人外表被徹底清理乾淨後,大家發現這石人是獨眼。

用獨眼石人來守墓?這是什麼邪門的墓?要是挖開之後,會不會有妖魔鬼怪跑出來害人?

就在青壯們心中惴惴之際,又有了新發現:石人身上刻著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