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 (1 / 2)

將近午時,宇文溫下了馬,在灞河邊駐足遠眺,看著不遠處的灞橋漸漸入了神,這座新修建沒幾年的石橋,在原本歷史裡會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一處著名景點。

灞河兩岸有柳樹,這是修建灞橋時種下的,每當有人從長安出發往東去,親友們都會送行到灞橋才分別,並折下橋頭柳枝相贈。

久而久之成了習俗,名為“灞橋折柳”。

如今是春天,柳樹開花,微風吹來柳絮飄舞,宛若飛雪,是為“灞橋風雪”,宇文溫身處處於“風雪”之中,靜靜看著灞水潺潺北流。

天空中許多飛鳥掠過,那是南下過冬歸來的燕子。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宇文溫念著某詩句,語氣有些落寞,獨自在灞河邊發呆,張魚等人在十餘步外等候,不敢打擾他的沉思。

作為救火隊,宇文溫原本的任務是協防上洛,護住武關道,保證關中周軍的後路通暢,只是機緣巧合之下,奇襲廣通倉得手,之後的“劇情”就沒按劇本走了。

灞橋之戰隋軍潰敗,關中的殘餘隋軍已無法和長安的周軍抗衡,宇文亮父子的第二次豪賭大獲全勝,現在是收手的時候了。

廣通倉被燒,關中的大糧倉就只有長安的太倉,不但要供應周軍還要供應長安百姓,現在還得加上“反正”的前隋軍,後勤壓力陡然劇增。

關中戰事還會繼續,而農時已到不能再耽擱,周軍組織百姓進行春耕,但是能否順利等到秋收是個問題,太倉存糧未必能撐到秋天,糧草都得靠山南從武關道輸送,遠水解不了近渴。

人太多了所以要分流,一部分百姓和軍隊要前往山南就食,百姓自然是關中百姓,而軍隊,則以周軍為主。

山南周軍主力大部在關中,如果把大量歸降的隋軍派往山南,有爆發兵變被人鵲巢鳩佔的危險,把這些兵留在關中“戴罪立功”是最穩妥的辦法。

出門在外,家中不能不留人,雖然宇文亮已經安排好諸般事宜,但沒有姓宇文的坐鎮,終歸是個不小的隱患,所以返回山南的周軍,非黃州軍莫屬。

平定關中、隴右甚至還有蜀地,都有很多仗要打,然而表現出色的宇文溫,才剛進入狀態就要結束演出了,圓滿完成救火隊的任務,那就得繼續去當守戶之犬。

是父親偏心麼?

也許吧,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實,宇文亮必須在關中主持大局,而山南總得有一個姓宇文的守著,既要提防江南陳國偷雞摸狗,也要防著朝廷做小動作。

周、隋兩國的戰爭局勢出現重大突破,長安易主的訊息也該傳到建康,陳國再遲鈍也不會坐以待斃,蠢蠢欲動是必然。

至於朝廷的小動作,畢竟對方有大義在手,若是趁著宇文亮父子都在關中,朝廷不顧吃相強行派人“暫時”主持山南事務,這就是釜底抽薪。

說白了就是要防止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人翻臉,所以宇文亮豪賭過後必須立刻收手,山南不能沒有姓宇文的,然而長子宇文明必須留在關中作為“備份”,那麼回山南的,只能是次子宇文溫。

換一個角度來說,次子的功勞太大了,不能喧賓奪主,家業的繼承,畢竟是長子優先,宇文明日後要接過宇文亮的盤面必須鎮得住,靠的就是名望和功績。

周軍入長安,宇文明的功勞本就已經能拿得上臺面,奈何宇文溫的光芒太過耀眼,為了平衡,也為了讓宇文明日後能更好的“接班”,留在關中繼續刷功勞的,只能是長子。

於情於理,宇文溫回山南都是理所當然,父子三人今日長談了一上午,敲定了接下來的諸般事宜:

宇文溫到安陸坐鎮,日常事務不用管,若有緊急情況需要拿主意,可不必請示宇文亮,由宇文溫全權處置。

至於關中這邊的事務,自然是宇文亮主持,一旦出現意外,由宇文明接管大權,為了守住好不容易收復的江山,他們父子三人要各自擔起重責。

宇文溫能理解父親做出的決定,換位思考若他是決策者,也必然做出這樣的決定,只是理解歸理解,年輕人的熱血可不是那麼容易冷卻的。

“不給專案?那我就自己去找專案!”

收拾心情,宇文溫轉身向隨從們走去:“事情都安排好了麼?”

張魚見著郎主面色多雲轉晴,暗暗鬆了口氣,迎上來說道:“安排好了,只是這費用...”

“怎麼,錢不夠?”

“夠,只是回去後,小的不知如何向夫人稟告。”

。。。。。。

長安某樂坊,歡樂在繼續,邾國公今日包了這個樂坊,請部下來此見見世面,什麼歌舞表演、好吃的好玩的都擺出來,至於喜聞樂見的那種服務麼,呵呵。

反正錢已經給了,大寶劍拿不拿就各人自己看著辦,宇文溫已經安排好了軍務又批了假,諸位將領今晚回不回營都無所謂。

當然他本人是不會玩過線的,和樂坊的小娘子們逢場作戲就行,但再“深入接觸”就免談,畢竟這種行為只會讓自己家中絕色掉價。

要姿色有姿色,要身材有身材,要姿勢有姿勢,偷吃?太傷人心了!

“陳五弟,你怎麼回事?十三娘都敬酒了,低著頭算什麼?怕了?”

“郝大膽!你的手往哪裡放的?攬著麗娘啊!這樣喝酒才有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