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三十五章 豬太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五章 豬太歲 (1 / 2)

西陽城東郊外虎林軍軍營旁,一座規模頗大的養豬場裡喧囂無比,巴州刺史宇文溫正在現場‘指導’養豬工作,若是在後世標題黨的報道里可以取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宇文使君和豬在一起。

亦或是“豬和宇文使君在一起”,這種無聊的文字類似於《水滸傳》變成《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不過此時的巴州地界有誰敢這樣編排宇文溫絕對會人間蒸發。

這個養豬場是他投資開辦的,請的是積年老豬倌選的是上好的仔豬而一排排的豬舍也是用心設計,這一座養豬場如今有生豬超過三千頭。

一排排整齊的豬圈裡小豬仔正哼哧哼哧的吃著飼料而上頭的頂棚則擋住了外頭毒辣的陽光,宇文溫行走在豬圈前看著這些圓滾滾的小豬仔面露喜色。

這還是‘一期工程’到了二期工程竣工時這個養豬場的豬會超過八千頭,這並非宇文溫心血來潮胡搞瞎搞畢竟西漢時起就有動輒數千規模的養豬場而這個時代存欄量上千的養豬場都不少見。

他不是和豬有‘未了情’而是切實感到了養兵缺肉的壓力,五千虎林軍士兵就是五千個大飯桶,練三日休一日的訓練強度讓他們的飯量遞增,要有力氣必須練肌肉就得吃肉而肉的來源就成了問題。

按一個士兵一日二兩肉來算,五千士兵一日耗肉至少一萬兩按一斤十六兩折算是六百二十五斤,一個月下來是將近一萬九千斤這數字算起來讓宇文溫頭痛。

牛是殺不起的畢竟耕地的牛都缺哪裡捨得殺牛吃肉而馬更是不用想,至於在北朝深受歡迎的羊肉又太貴了,雞鴨魚倒是可以充數但需求量太大所以豬肉是十分合適的肉源。

這個時代對於豬肉有一種看法認為不能大量食用會導致各種疾病,宇文溫自然是不會理會這些看法,那些認為吃豬肉多導致生病的無非就是富貴之家的富貴病按照後世的說法就是“三高”,這對於一年都吃不到幾次肉的窮苦百姓來說和廢話差不多。

至於後世有人說宋時‘豬肉賤’所以證明豬肉是賤肉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豬肉‘賤’指的是價格低廉不是指低賤的‘賤’,古人造字‘家’上面一個寶蓋頭下面就是一個豬,正所謂無豬不成家養而不吃何用?

所以宇文溫已經是下了決心把豬肉當做軍營伙食裡的主要食用肉。有誰敢發牢騷的他親自出馬做‘思想工作’還好虎林軍上下從來只覺得肉不夠吃沒哪個那麼矯情。

殺豬除了能獲得豬肉其肝臟等也可食用保證維生素的攝入這對於避免士兵的夜盲症有很大幫助,除此之外豬皮可以熬膠連同魚鰾膠一起是常用的粘合劑軍用可以製作弓箭民用可以粘合各種傢俱等。

另一個好處是食用油的來源有了著落,如今的年代食用油以葷油為主而植物油也就是素油基本上要到宋以後才普及,廣泛食用的葷油就基本以豬油、雞油甚至狗油為主所以用肥豬肉熬油可以很好解決食用油的問題。

不能小看食用油的問題。一日三餐要是連一點油星都沒有那人很快就會餓的,十二生肖之一的豬能同時解決這兩大難題,巴州百姓養豬的情況很普遍但耐不住需求量猛增所以宇文溫決定大規模養豬。

但問題隨後而來,在這個沒有‘豬快長’之類飼料或者激素的年代一頭豬從仔豬長到可以拉出去宰的地步需要一年多將近兩年,也就是說宇文溫的養豬場裡這三千頭小豬仔要出欄得一年多以後。

除去烤乳豬這種食品外這兩年的肉類消耗只能是靠魚類以及雞鴨鵝來頂上。至於民間養豬所能提供的生豬也是其中之一他已經張榜公告只要是不是病豬那百姓們趕多少來收多少。

養豬,傳統的方式是放牧也就是放養,到了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了舍飼和放牧結合的養豬形式,北魏年間成書的《齊民要術》就對如何養豬做了說明:

圏不厭小,圈小則肥疾,處不厭穢,泥汙得避暑。亦須小場,以避雨雪。春夏草生,隨時放牧。糟糠之屬,當日別與。八、九、十月放而不飼;所有糟糠。則蓄待窮東春初。

轉換成白話的意思就是豬圈越小越好豬活動不便肥得更快,豬圈越髒越好那麼豬就可以鑽在汙泥裡避暑且小豬圈可以讓豬避雨雪,春夏之際野草發芽可以放養但此時野草營養不夠要追加飼料,到了八、九、十月野草長成就不用新增飼料留著等來年春天再喂。

雖然放養也很普遍但宇文溫還是決定採取完全圈養的形式因為他要養豬積肥,豬的糞便是很好的肥料釋放在農田裡能夠增收,圈養的豬增肥速度也快。

這是明面的說法,暗地裡的原因是宇文溫對豬圈裡的某種伴生物十分感興趣因為那東西能滿足他的‘特殊需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