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七十二章 大學僧對陣煉丹士(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二章 大學僧對陣煉丹士(續) (1 / 2)

宇文溫說若要學‘化學’,須得為僧,此僧非彼僧,不用剃度出家,不用吃齋唸佛,只是一系列身份的稱呼,是學習化學的必經之路。

僧有很多種,從低到高依次是小學僧、初中僧、高中僧、大學僧,若是天賦異稟,還可以繼續學習,從大學僧可變成研究僧、博士僧,最後成為精通化學的無上尊者——院士。

首先是做‘小學僧’,習得‘語文’之術,能讀會寫,又須精通‘數學’,習得‘九九乘法口訣’,亦能解‘二元一次方程’。

小學僧修行六年,須得經歷小天劫“小升初”,順利透過之後便成‘初中僧’,修煉兩年後便可學習‘化學’,何為化學?即為‘變化之學’。

化學又分‘有機化學’、‘無機化學’,以初中僧功力要學習‘有機化學’頗難,只能先學‘無機化學’。

化學之中,首要是知道‘分子和原子’,無論何物俱可分解為肉眼不能見之‘分子’、‘原子’,又有一秘籍名為“元素週期表”。

此表列有世間一百一十二種基本元素,世間萬物即為這一百一十二種元素之衍生物組成,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

有‘三酸兩鹼’,是為物質變化基礎試劑,又有‘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兩大類,反應的過程用符咒...符號表示出來,便是“化學方程式”,為一切物質變化之奧秘所在,亦如煉丹術之丹方。

正如丹方亦有錯漏之處般,撰寫化學方程式同樣也會出錯,所以勘誤時需要學會‘配平’,同時要掌握‘分子式’、‘質量守恆定律’。

化學方程式數以萬計,‘初中僧’所學基礎方程式有將近八十餘條,又須得做‘化學實驗’,將簡單物質進行變換。

“有雞化學?圓樹周七表?質量手橫定綠?化學方城市?勿直變換?”劉楊目瞪口呆,聽到的知識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見著宇文溫如同見著不明生物一般。

“正是,此即為初中僧所學化學知識。”大學僧宇文溫點點頭,對於劉道長的表情十分受用,他可不管對方聽不聽得懂,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宇文溫說初中僧修行滿一年之後,需經歷中天劫‘中考’,若能平安過關便成為‘高中僧’,繼續學習化學,而所學的內容也越來越多。

例如“阿伏伽德羅定律”,‘加成’‘置換’反應,還有‘有機化學’一類,然後是更多的化學方程式,足足有三百餘條。

習得高中化學,便可進行普通的物質變換,可以水生金銀,亦可將金銀化水,其他‘神通’不復多言。

高中僧要修煉三年,迎來大天劫‘高考’,若能平安渡過便可飛昇‘大學界’,成為‘大學僧’,而大學化學除了有機、無機化學之外,又有新的分類。

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細分林林種種,須得大學僧選定‘專業’方可學習,待得四年修煉圓滿之後,又有天劫名曰‘考研’。

平安度過便是‘研究僧’,研究僧所學化學又比大學僧要深奧許多,苦修兩年後再有天劫名曰‘考博’,如能渡過便是博士僧,之後天劫不斷,渡過無量天劫之後可升為至尊,名為‘院士’。

院士精通化學之道,可無中生有,可化有為無,可凝氣成物,亦可點物成水,世間萬物在其手中,可隨意變換形態,亦水、亦物、亦氣,可謂隨心所欲。

劉楊聽到這裡已經是嘴巴微張,口水流出嘴角亦未曾察覺,他的雙眼呆滯,渾身輕微顫抖,如同羊癲瘋爆發的前兆,好容易稍微緩過來,艱難的開口問道:

“方才郎君所說,化學石硯是何學問?”

“是實驗,實際的實,檢驗的驗。”宇文溫糾正道,他猜出對方肯定誤會實驗二字,“實驗,顧名思義,就是實際操作進行驗證...”

為了方便理解,宇文溫以煉丹為例,煉丹術士尋得丹方,自然要備好材料,放入煉丹爐中點火烘烤,若是煉出來的丹藥不理想得找原因,然後不斷調整,直到最後煉出合適的丹藥。

這個過程就是實驗,要記錄各種反應條件,如爐溫、加熱時間、各種原料的用量等等,為了保證實驗的‘重現性’,這些引數必須精確,以便讓其他人在其他地方用同樣的條件,也能做出同樣的結果。

這就涉及到度量衡,爐溫至少要精確到一攝氏度,時間要精確到分鐘,原料的用量要精確到克或者毫升,所以實驗器材也得講究。

許多化學反應還得觀察顏色,所以用透明玻璃器皿做實驗很重要,而各種指示劑的製備缺一不可,加熱的話用柴火不方便控溫,還得要火油燈,原料稱重要講究,所以精確的天平必不可少。

許多化學反應需要以溶液形式進行,所以要將金屬類、非金屬類物質溶解成液態,那麼“三酸兩鹼”是要有的,給器皿加熱需要恆溫,所以水浴、油浴也是主要手段。

總而言之,化學實驗需要很多器材協助,就如同煉丹需要煉丹爐或煉丹鼎一般,學習、研究化學都需要做實驗,而利用化學進行物質轉換更是離不開實驗。

劉楊由即將爆發的羊癲瘋狀態,進入呆若木雞狀態,宇文溫所說,在他聽來如同天書一般,一個個詞語,他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看著對方那平靜的表情,劉楊覺得應該不是在說謊,而是這“化學”確有其事。

他就如初入蒙學的幼童,第一次聽先生講課,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卻又讓人為之嚮往,劉楊好容易稍微緩過來,艱難的開口問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