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 第六百四十八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四十八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 (1 / 2)

下午,宇文溫在書房和兒子們聊鐵路工程,太子宇文維城亦在,他給父親和弟弟們展示了一個鐵路橋樑模型,其結構之精妙,讓人看了佩服不已。

這是一座位於太行山井陘線上的鐵路橋,橫跨一處山澗,為新式的鐵架結構橋樑,從側面看去,宛若一個“滅”字。

“滅”字下面的“人”字,是兩個搭在一起的稜形結構鐵架,“腳部”各自插在兩道山壁上,“頭部”搭在一起,而頂上那個“一”字就是鐵路橋的橋面。

又有倒八字的兩點是輔助支架,一頭搭在稜形鐵架“半腰”,一頭撐著橋面。

一座橋橫跨山澗,使得鐵路可以直來直去不需要繞路,節省了不少里程,也降低了工程量、縮短工期。

因為“滅”字不好聽,所以這種結構的橋樑被稱為“人”字橋,宇文維城介紹,這種結構的橋最先用於棧道,出現於嶺南的湞陽峽棧道上。

後來經過多年發展,這種結構的橋樑其建築技術漸漸成熟,於是運用在越來越多的地方。

正是因為有了紮實的技術基礎,所以此次修建的井陘鐵路,才放心大膽的用上“人”字橋。

穿梭於太行山脈的鐵路,靠著一座座人字橋截彎取直,跨過山澗、山谷。

宇文維城又介紹說剛開工修建的入蜀鐵路,也會藉助“人”字橋跨越山澗等障礙。

宇文維禮聽到這裡,饒有興趣的問:“兄長,那麼益州入南中的鐵路何時修?南中入交州的鐵路呢?”

“啊呀,那至少得過得十來年才會考慮了。”宇文維城有些遺憾的說,見弟弟們愕然,他看看父親,見父親點點頭,便向弟弟解釋:

“朝廷財力有限,只能靠官督商辦的鐵路公司自籌資金修鐵路,但是修鐵路光有錢、有人還不行,鐵產量要夠。”

“蜀地雖有鐵冶,但產量相比修建鐵路需要的量相比還是太少了,如今當務之急,是把連線成都和洛邑的鐵路修好,雖然現在已經開始修,但是樂觀估計修完都要三年。”

“通車後,還不能從成都往南修入南中的鐵路,要在成都洛邑鐵路半道上,修連線梁州漢中的鐵路。”

“鐵路修到漢中後,要沿著漢水一路往東去,過金州安康,直到下游的襄州襄陽,當然,襄陽這邊今年就會根據線路規劃,修鐵路往漢中而來,所以這條鐵路名為襄梁鐵路。”

說到這裡,宇文維城見宇文維民舉手,便讓對方提問。

宇文維民的問題是為何先修襄陽入漢中的鐵路,而不是先修襄陽經樊城、穰城走武關道入關中的鐵路。

他看了兄長方才發的資料,得知漢中到襄陽的鐵路,預計里程超過一千二百里,而從襄陽(樊城)到長安的官道,里程也是千餘里,在此基礎上修的鐵路,長度應該差不多。

“道理很簡單,好剛要用到刀刃上,既然鐵路急切間只能選重要的線路來修,那麼,就得從全域性考慮。”

宇文維城如是說,讓弟弟們仔細看輿圖,看看漢中的位置,讓弟弟們想想,對於蜀地和關中來說,漢中的作用是什麼。

宇文維禮和宇文維民聽父親講過課,明白漢中的重要性:關中是蜀地的門戶。

一旦有人據蜀地自立,其首要目標就是控制漢中,關上入蜀的“正門”,再擋住長江峽口這個“側門”,此人就可以關起門來偏安一隅。

那麼,對於朝廷來說,為了掣肘、監視蜀地,將漢中地區牢牢控制住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漢中必須通鐵路。

若蜀地有變,朝廷可以從關中派兵經漢中所在的梁州入蜀。

或者,讓荊襄兵沿著漢水逆流而上抵達漢中,然後入蜀。

但是,漢水中、上游地區難以走大船,荊襄兵入蜀就得走陸路,若有了鐵路,那就省事許多。

而通了鐵路,漢中地區的發展會加快許多,來自荊湖地區的糧食,也可以經由這條鐵路運抵漢中,進而運入蜀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