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 第四百一十一章 打孔的藝術(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一十一章 打孔的藝術(續) (1 / 2)

洛陽城內某紡織場,宇文溫帶著張麗華現場參觀,他要參觀的機器,自然不會是“泛泛之輩”,是最新式的提花機,由蒸汽機驅動。

提花機作為一種紡織工具,古來有之,作用是在織布(或者絲綢)的時候,就連帶著將圖案也一起織出來,這和向織物上印圖案的“印花”不一樣。

因為提花工藝原理的要求,提花機執行時需要織工和提花工進行協作。

在無數人的努力和改進下,提花機在兩漢之際有了突破性進展,出現了“花本式提花機”,又稱花樓。

花本式提花機,用線制花本“貯存”提花過程,再用衢線牽引經絲開口,在織物上織出對應圖案,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花本”,若對應後世的名詞,花本就是“程式”。

沒錯,程式。

東漢時,中原的提花機,就已經有了“程式”的概念,織物上的圖案,在還沒織出來時,就已經“儲存”在花本里。

其製作方法,是根據產品尺寸規格,和經緯刻度比例用經、緯線將圖紙上設計的紋樣,運用“挑花結本”的工藝技法手段,把它編結為“花本”。

然後運用花本上機,與機上牽線、經絲的作用關係提經織緯來完成圖案的編織。

宇文溫所熟知的程式,是用“0”和“1”編寫的,在他最初的概念裡,只有近、現代機械才會用到程式。

而在東漢時,紡織技術的發展成果之一,就是紡織工已經用經線、緯線來編寫程式(花本)。

在這樣的奇思妙想面前,他被震撼得目瞪口呆。

隨著水力紡織機械的出現,花本式提花機(花樓)也有了水力驅動,當蒸汽機出現,自然就用上了機器動力,生產能力大幅增加。

但即便如此,依舊需要工人來進行“提花”操作:

提花機執行時,需要有提花工站在“樓”上,費力地將絲線一根一根提起、放下,如此才能織出精細複雜的圖案,整個過程,就好像演員在操縱牽線木偶。

人的體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在高強度且聲音嘈雜甚至溼熱的工作環境下,提花工在提花機上操作,速度有限,輪流換人也無法有效提速。

很顯然,阻擋提花機進一步提升產能的技術瓶頸就在這裡,那麼,這個瓶頸能否突破呢?

對於宇文溫的問題,張麗華當然不知道答案,但她很聰明,大概能猜到一點:她不管紡織產業,但宇文溫卻帶她來這裡參觀,還賣了個關子...

聯想到上午,宇文溫對音樂盒的打孔紙帶的一番感慨,張麗華想到了一個可能。

但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也不會說破,裝作毫無頭緒。

果不其然,她這一頭霧水的模樣,使得宇文溫的講解**極大爆發:“嘿嘿,突破瓶頸的辦法,一開始大家想破頭都想不出來,可當有人提出解決方案後,原來...你看!”

兩人所處的這臺新式提花機前,幾名工人忙碌著,將一條特殊的帶子展開。

這條帶子,是由許多打著密密麻麻孔眼的板子並聯而成,工人如同給音樂盒“喂”打孔紙帶一般,將這帶子“喂”給提花機。

機器轟鳴聲中,提花機不停運轉,一副帶著精美圖案的布匹漸漸成形,在這過程中,不需要提花工站在提花機上,不停“操縱”經緯線。

目睹這一“奇蹟”的張麗華,心中無比震驚,不由自主抬手捂住嘴:這是真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