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大家看看,這就是如今最熱門的期貨藏寶圖,名為‘陰陽燭’....”
“嘿,這黑白框框,看起來還真像蠟燭哎!”
“我看看、我看看...這玩意就是藏寶圖?寶貝在哪裡?”
“嗨,這圖可不容易看,我要看出來了,早發財去了!”
茶肆裡,茶客們聚在一起,研究著說書先生拿出來的“藏寶圖”,也就是期貨交易行情的走勢圖,因為上面的圖案是黑白長方體組成,所以又名“陰陽燭”。
期貨交易,據說是有錢人才有資格做的買賣,所以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期貨交易等同於發生在另外一個世界的事情。
但是,不知何時起,茶肆、食肆裡的說書先生給大家念報紙新聞時,開始介紹期貨行情,把行情說的是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無數商家一夜暴富或者一夜傾家蕩產,聽說書先生將期貨交易的行情,就彷彿在聽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讓客人們聽得入迷。
茶肆一角,便服逛街的宇文溫,聽茶客議論著這幾日又有誰炒期貨暴富,又有誰炒期貨虧得連妻子都氣得回孃家,不由得莞爾。
他很注意對輿論的控制,而這個時代沒有廣播、電視,即便有了報紙,但很多人都是文盲,所以百姓們的訊息來源基本靠道聽途說。
正所謂三人成虎,訊息在擴撒的過程裡,很容易走樣,若被人加以利用,造成的影響便無法控制。
造謠的手段之一就是童謠,許多所謂的童謠,根本就是某些人有意編造出來的政治童謠,然後教會幾個孩童,讓其在街頭反覆唱,於是這所謂的童謠就傳播開來。
例子有很多,譬如周、齊相爭時,齊國的頂樑柱、“落雕都督”斛律光為周國忌憚,於是周國大將韋孝寬為了除掉這個勁敵,就讓人在鄴城傳播“童謠”兩首:
其一: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
百升就是一斛,斛(律)要上天,意思是斛(律光)要當皇帝,明月照長安,意思是斛律光不僅要當齊國的皇帝,還要滅掉周國。
其二:高山不摧自崩,槲樹不扶自豎。
高山,齊國皇帝姓高,槲樹又是指代斛律光,一崩一豎,用意再也明顯不過。
本來齊帝高緯就覺得岳父斛律光威脅很大,又聽了童謠,殺意更重,於是在戰場上常勝的斛律光,被自己女婿誑進宮裡殺了。
高緯殺斛律光,主因是權力鬥爭,但童謠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宇文溫可不會讓人有機會用童謠來推波助瀾,所以,老早就佈局了。
那就是培養“說書先生”這門行當,充當他的輿論喉舌。
百姓們看不懂報紙,卻又對報紙上的新聞感興趣,茶肆、食肆裡的說書先生就給大家念報紙、講新聞,然後用通俗的詞彙,向聽眾講解時事,加上一些評論。
若是哪裡有兇案發生,要適當“普法”,若是有哪裡的特產大賣,要適當介紹當地風情,若官府公佈了一些法令,說書先生要對此做一些簡單的講解,方便聽眾理解。
若是有新事物出現,譬如蒸汽機、火輪船、火車、電報,說書先生要讓聽眾知道這就是機器,而不是妖怪。
簡而言之,宇文溫靠著“說書先生”這種“人肉廣播站”,不斷地進行訊息的“釋出”和傳播,然後在這些訊息裡摻上一些想要宣傳的內容,讓聽眾們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灌輸。
為了控制好這個輿論陣地,宇文溫專門成立了機構,作為各地說書先生的後臺,隨時“定製”各種訊息,稽核“說書稿”,並且隨機應變,與那些奇奇怪怪的流言、童謠作鬥爭。
順便時不時吹捧一下官軍是多麼英勇無畏、朝廷是多麼愛民、天子是多麼英明神武等等。
當然,吹捧得講技巧,太直接的吹捧只會適得其反,讓百姓心中起疑,也會顯得說書先生像個“朝廷鷹犬”。
宇文溫今日出宮,是想考察一下輿論控制戰線的實際情況,所以特地跑來這家茶肆,看看“手下員工”的業務能力如何。
眼見著臨近中午,他便向人群中正熱火朝天吹牛的便裝侍衛使了個眼色。
那侍衛如今的身份是一個剛從外地來長安沒幾天的貨郎,見天子下令,乾咳一聲,向旁人說:“眼見著會試就要開始了,我聽說呀,長安裡有人賣答案呢。”
話音剛落,旁邊一個茶客笑罵道:“你聽哪個爛舌頭的亂說?這答案誰敢賣?”
“我也不信來著,可有幾個人都這麼說,而且....”侍衛壓低聲音,“而且,我聽說了,上次,就有人買答案,所以過了會試呢。”
又有茶客說:“這不能吧,人家真做了這種事,還能讓外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