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 第五百二十五章 澤被後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二十五章 澤被後世 (1 / 2)

遼澤旁,宇文溫看著無邊無際的沼澤,頓生無力之感:若要將這片沼澤化為良田,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時多年才能見效。

遼澤有東西二百餘里的泥淖,夏秋之際蚊蟲漫天,人馬穿行其中十分艱難,直接導致遼東、遼西之間的交通受限。

歷史上隋唐的遼東之役,就是因為遼澤的作梗,導致陸路行軍十分艱難,進而影響到後勤運輸,使得遠征遼東的大軍只有夏秋兩季的作戰時間,中原大軍空有龐大兵力,卻被遼澤所掣肘。

雖然宇文溫在各類公文、軍報上看過官員、將領對遼澤的描述,如今親臨此地,才切實感受到遼澤的情況是多麼不樂觀。

遼澤是多種地貌的綜合體,不僅有叢生蘆葦或其他水草的沼澤,而且河流縱橫,又有大大小小的湖泊遍佈其間,形成河流、沼澤、湖泊自然交錯的綜合體。

又因為位於遼水水系的中下游低窪地區,所以夏秋之際一旦遼水水位高漲,就會有大量河水湧入遼澤,到了冬春季節遼水水位下降,這些多出來的水就留在遼澤,構成了大小湖泊、沼澤。

若要治理,將沼澤排幹、圍湖造田,首先得圍繞遼水水系修建一系列水利設施,斷了遼澤水的來源,然後開鑿排水溝,佐以蒸汽抽水機不停排水,排幹沼澤以及湖泊。

這種做法,正如朝廷之前推行的漢沔地區大開發一樣,透過圍湖造田、排幹沼澤的方法向雲夢澤故地要良田。

但漢沔地區之前就已經有了歷時數百年的初步開發,又緊靠人口稠密的荊襄地區,所以能較為方便的進行深度開發,但要以此經驗開發遼澤就會難許多。

遼東人煙稀少,尚有許多較易開發的大片荒地沒有開發,所以,與其把寶貴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時間長、見效慢的遼澤開發,還不如採取先易後難的策略,把其他地區先開發好。

等到遼東地區的人口增加到一定數量,開始出現人少地多的問題後,再對遼澤進行改造。

這個目標要是想實現,可能要花上至少兩、三代人的時間,所以,宇文溫是看不到了..麼?

未必。

遼澤的開發,困難確實擺在眼前,但宇文溫認為,這不是他把問題留給下一代解決的理由。

遼澤,不該“澤被後世”。

要開發遼澤,可以將其當做一個巨大的沼澤地,這裡不缺水,反倒是因為水氾濫才形成大片沼澤,而沼澤底部有厚厚的腐殖質,若排幹水,或者控制水位,完全可以將其開墾為水田,種植冷水稻。

這件事現在就開始做,嚴格執行規劃方案,持續二十年,遼澤變成糧倉就不會是夢想。

也許那時候我還活著也說不一定。

宇文溫如是想,看著眼前遼澤,幹勁十足。

他在陪同官員的引領下,走到一旁的高腳屋建築群,這些高腳屋整齊排列著,又有通道連線,整體而言如同一個“豐”字形佈局的村落。

這是出現在遼澤邊緣(東部)的新村落,其即將入住的居民,都是開發遼澤的“先鋒”。

高腳屋,是氣候溼潤、雨量充沛的亞熱帶地區一種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在南洋地區很常見,宇文溫對此印象深刻。。

一般的高腳屋分上、下兩層,為竹子蓋建,也可以用木材搭建,屋的上層住人,下層無牆,只有數根木樁(竹樁),用於放置傢俱和其他物品。

若這高腳屋位於沼澤地區,下層自然是沼澤或者水田。

高腳屋的搭建,對地基要求很低,南洋各地都有高腳屋,將其引進遼東,對於開發遼澤這種沼澤地區很有幫助。

而住在裡面的人,當然也是引進的外國勞工:有南洋奴工,也有生靺鞨或者毛人(蝦夷)。

一切,都是參考漢沔大開發的成功經驗,第一期開發,投入大量奴工,將沼澤、湖泊地區初步整理,清除蘆葦、水草,挖溝渠、修建水利設施排水、防洪,打好基礎。

這個過程很辛苦,夏秋之際蚊蟲毒蛇叮咬,冬春季節踩在水裡冰冷刺骨,所以人的傷亡很高,雖然按照後世的道德觀來看,此舉十分不人道,但在這個時代,奴工傷亡大根本就不算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