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 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義 (1 / 2)

下午,政事堂,出使東域歸來的張魚,向天子及政事堂諸公介紹此次出使情況,還有極東之地新大陸的一些風土人情,並接受質詢且做出回答。

尤其那“疑似殷商遺民”,必須說清楚到底怎麼回事。

張魚作為使主(正使),在極東之地不要說國家、城邦,就連一個能勉強能當做城邦的部落都沒聯絡上,從這一點,可以說是失職,但作為新航線的開拓者,回來彙報情況倒也合情合理。

至於“外交失敗”,考慮到“殷商遺民”這一前提,一切似乎又能解釋得通:

探索隊遇到的土著部族,對方莫非是把海外而來的船隊,當做滅國仇敵“周”的船隊?

畢竟,張魚船隊打出的旗號也是“周”(暫且不考慮對方認不認得這個字),當地部族不願意接觸甚至刀兵相向,也是情有可原的。

千餘年前,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後,商紂王兵敗身亡,殷商國祚走向末路,“三監之亂”後壽終正寢,後來殷人建立諸侯國之一的宋國,算是遺民。

若說當時還有殷人浮海東逃,結果逃到極東地區,也說得過去。

對此,張魚不急著解釋,而是先介紹線來。

充當示意圖的草圖上,畫著一個“口”字長方框,張魚用長杆在圖上指點,向天子及政事堂諸公介紹這條新開闢的航線:

方框的左下角是呂州東部海域,方框左上角是倭國東南沿海海域,右上角是新大陸的海岸(西海岸)、新據點的所在地,右下角是船隻返回中原的起點。

從呂州東部外海到倭國東南外海,有一道終年不息的洋流“黑潮”,在倭國東南海域折向東,一直流到萬里之外的新大陸海岸。

在那裡,沿海地區又有一股洋流向南流淌,一直流到草圖上方框的右下角。

在右下角區域,有一股飄忽不定的洋流往西流,橫跨萬里,流到呂州東面海域,和“黑潮”首尾相接。

所以,船隻航行在這條航線上,可以實現累計近六萬裡的“航”。

去,要兩個多月,回,也要一個多月;去和回,都必須在夏初完成,以避開夏、秋的風暴多發季節,否則航行在汪洋大海上的船隻沒地方靠泊、避風,遇到風暴就只能聽天由命。

張魚的講解,讓大家(宇文溫除外)對這條超長距離航線有了大概的認識,接下來,他介紹起新大陸。

根據大半年的勘察,船隊發現新大陸的海岸線很長,必然大於草圖上方框的右側邊界,已初步走過一邊的海岸線為弧形,初步估計其長度不少於八千里。

而且沿岸多山脈、少平原,船隊沿著海岸線航行,時不時上岸探索,暫時未發現什麼城池。

一條南北不下八千里長的海岸線,是什麼概念呢?

以中原為例,從萊州港起,一直南下,直到林邑國止,海岸線全長大概也是八千里。

而新大陸的未知海岸線,南端似乎遠未到頭,這意味著整個新大陸的幅員遼闊,可能不下於朝廷已知世界的大小。

這個推論,讓在座的三高官官面色一凝,因為這就等於說,新大陸裡,很可能有許多國家,只是身處內陸或者另一端,所以暫時未被遠航船隊遇到。

那麼,“當年”東渡到這片廣袤土地的殷商遺民,是否已經建立起一個不亞於中原國家的“東商”?

對此,張魚指著草圖上那一大截弧線,說道:“新大陸的海岸線多山,罕有平原,不似中原東南沿海地區...下官打個比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