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北岸,黃州巴東郡東,湖畔造船場,駐蹕黃州的宇文溫在此參觀一座幹船塢,幹船塢內,一艘新式戰船已經建造完畢,工人們正在收拾各類用具、材料,將其搬離船塢。
宇文溫站在船塢邊上,饒有趣味的看著這艘戰船,他親自設計的“圖紙戰艦”,如今化作現實,心中不由得有一些小激動。
“鵠”級撞擊巡航艦,鐵肋(有鐵龍骨)木殼船,排水量一萬二千斛,蒸汽動力,輪槳後置,機帆並用,蒸汽動力操帆。
船首為空倉,其水線以下有鐵製撞角,船首兩舷各有三道特製“剃刀”,專門“削船”,衝鋒時,逆水(長江上)航行最大時速二十二里,順水時速二十八里,持續時間為一小時。
船身有單層炮甲板,左、右舷各有小口徑火炮十門,這些火炮主要發射散彈,以殺傷敵軍快船及人員為主,
船首、尾及兩舷各有可旋轉的蒸汽噴射口,即可對付靠近本艦的快船,也可以對付跳幫登船的敵軍。
還有大型噴水唧筒,即可對付火船,也可以用來救火。
如此奇葩的設計,自然有其戰術用途,撞擊巡航艦的典型戰術,就是當敵我水軍決戰時,作為先鋒撞陣。
急速衝鋒開始(不超過一小時),快速接近敵陣的撞擊巡航艦,用噴蒸汽和噴水噴射對付敵軍快船和火船,突破攔截之後,直接撞向敵軍主力戰船。
鐵製撞角足以將敵軍戰船水線以下部分撞出大口,而撞角隨時可以根據需求脫落。
若敵軍戰船為火輪船,還可以採取“削輪”戰術,就是和敵船擦碰,直接將其左舷或右舷的輪槳破壞。
基於以上原因,撞擊巡航艦的輪槳後置,就是要避開撞擊。
而無論是哪種撞擊方式,撞入敵軍船陣的撞擊巡航艦其左右兩舷火炮都會開火,直接殺傷臨近敵船上計程車兵,將敵軍船陣打亂,為後續主力艦的突入創造機會。
如此狼奔豕突的戰船,實乃大周水師突擊敵軍之絕佳先鋒。
奈何只能在內河使用,入不得海....
宇文溫如是想,看著即將下水的傑作,略有遺憾。
海上風浪大,輪槳很容易損壞,並且因為過於顛簸,船隻左右搖擺(橫搖)明顯,導致輪槳時常露出水面,所以划水效率很低。
有鑑於此,火輪船如今都是內河船。
對此,宇文溫覺得有些遺憾,輪槳推進當然沒有螺旋槳推進高效,但螺旋槳推進的技術難點,不是那麼好突破的。
按照一般理解,螺旋槳的槳葉及轉速越大,其推力就越大,但要做到這一點,帶動螺旋槳轉動的動力必須足夠強勁,以便克服水的阻力讓大型螺旋槳快速轉起來,以目前的技術能力,是很難實現的目標。
純粹的轉速放大,靠著齒輪組就能實現,但沒有強勁的動力,螺旋槳在水裡根本就轉不快,強勁推力就無從談起。
即便如此,蒸汽輪船也是了不起的“發明”,可以說是雪中送炭,至於螺旋槳推進,屬於錦上添花。
宇文溫正感慨間,船塢內所有人員已近撤離,待得確認無誤之後,水閥開啟,船塢內開始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