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 第二百一十章 星落秋風五丈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一十章 星落秋風五丈溝 (1 / 2)

夜,秋風吹拂,左城郊外大營,除了零星火光外一片漆黑,自從數日前主帥整頓軍紀、狠狠的處罰了一批將士後,各部兵馬的軍紀明顯好了許多,夜裡沒誰敢擅自生火、喧譁。

為了防止營嘯,軍營裡夜裡嚴格管制燈火,也嚴禁士兵到處走動,除了起夜上廁所大小便,誰也不能無故在營地裡亂竄。

之前,軍營裡夜間雖然也管制燈火,但執行得不算嚴,時常有人偷偷生火取暖,或者偷偷烤一些獵物充飢,而巡營的將領們雖然發現了也會制止,但多是口頭上罵幾句。

現在就不一樣了,誰再敢違反軍紀,那可是要實打實捱打、挨鞭子的。

夜幕下的大營幾乎寂靜無聲,只有南側五丈溝傳來潺潺流水聲,溝水自西向東緩緩流淌,最後會流入東面數十里外名為“菏澤”的大澤。

左城為曹州州治,同時亦為濟陰郡郡治,所謂“山南水北稱為陽”,濟陰之名,正是來源於“濟水之南”,左城位於濟水之南,但實際上是被兩條濟水夾在中間。

濟水自西向東過滎澤,繼續向東流淌,分南北兩支,世稱北濟、南濟。

北濟行陽武、封丘、濟陽、冤句、左城、定陶之北,南濟行陽武、封丘、濟陽、冤句、左城、定陶之南,而南濟故道,前漢時名為“氾水”。

氾水為濟水別枝,後漢時官府治河,將氾水之道改為南濟之道,氾水之名由此消失,為南濟取代,南濟東流入荷水,有別名為“五丈溝”,意指河面寬度約五丈。

然而夏秋季節雨水多,各地河流水位大幅上漲,北濟如此,五丈溝(南濟)亦如此,如今的五丈溝,河面寬度超過十丈,要渡河就有些麻煩。

但這些麻煩,在行動式搭橋裝置面前不算什麼。

秋風中,全身披掛的宇文溫站在南岸河邊一處小土丘,看著面前五座過河簡易浮橋,這些專門打造的渡河浮橋,可以摺疊起來用馬車裝著隨軍移動,到了目的地能很方便的開啟、鋪設。

五座浮橋,一個小時內依次搭建完畢,大量兵馬趁夜過河,雖然沒有點起火把,四周一片漆黑,但士兵們一手牽著馬,一手摸索著拉直的繩索走在浮橋上,依舊可以從容過河。

深秋,夜風有些涼,宇文溫感受著涼意,卻沒有緊一緊披風,大戰在即,他只覺得興奮不已,全身正在發熱,哪裡會覺得冷。

曹州之敵,是尉遲氏近期內能組織並投入作戰的最後一支野戰力量,黃河以南還有另一支大軍,駐紮在鄭州。

對於宇文溫來說,只要他把曹州的敵軍解決,河南局勢塵埃落定不說,尉遲氏短期內再也組織不起軍隊進行反擊。

甚至連防禦鄴城的野戰兵力都湊不齊。

這不是說尉遲氏缺人,相反,河北之富饒如今是天下之首,論及人力物力,都力壓其他地方,然而這樣的人力物力,卻不是末路朝廷能夠調動的。

世家門閥的時代,中央朝廷對於地方的控制力不怎麼樣,若是朝廷勢大,各地地頭蛇還會服服帖帖,官府要徵發人力物力,他們只能老老實實交差。

但朝廷要是情況不妙,這些地頭蛇甚至連陽奉陰違都懶得做,當年周國攻齊,兵臨鄴城,河北各地見著高氏要完,不要說什麼勤王大軍,只要周軍在本州郡地界出現,各地賢達就爭先恐後歸順。

此即史書上所記載的“山東衣冠多迎周師”。

御駕親征的周天子宇文邕入鄴城,許多飽學之士雀躍不已,就等著勝利者徵辟他們做官,神器易主對於大家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

就像一家商號倒閉,掌櫃和夥計到另一家商號做事,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換一個東家罷了。

如果,換成是尉遲氏的軍隊攻入山南,連下上宛、穰城、襄陽、安陸,即將逼近西陽時,大概西陽城裡很多人也會等著投效勝利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