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地面之下,宇文溫行走在一處地道中,這地道比他想象之中要寬闊,為磚結構,頂部為磚制拱券結構,看起來當年是以較高規格挖掘。
只是地道內部因為年久失修的緣故,已經能在許多地段看到裂痕,不過萬幸的是,頂部結構看上去還算牢固,雖然有裂縫,但沒有滲水的跡象。
宇文溫呼吸著有些渾濁的空氣,探手去摸牆壁,摸著冰涼的青磚,感受著時光的流逝。
他的前後都是侍衛,點著幾隻火把,一行人就這麼在昏暗的地道里走著,宇文溫心中默默記著走了多少步,回想起自己下地道時的方位,大概估算出自己差不多出城了。
又走了一會,前方依稀出現亮光,那光芒不是火把的火光,而是從地道口漏下來的陽光,隨著一行人漸漸走近,亮光也越來越明顯。
沿著堅硬的土坡向上走,宇文溫重返地面,地道出口是一出院子,院外早已有士兵佈防。
剛從昏暗的地道里出來,宇文溫的雙眼一下子不適應外面強烈的陽光,好一會才緩過來,他抬頭向後看去,只見小黃城牆就在院子後不到百步距離。
如果有敵人圍城,卻不知道城內有地道通往城外,那麼守軍可以組織驍勇之士,走地道出城偷襲敵人,來個出奇制勝。
之前,行軍總管史萬歲領兵攻打小黃,設計引誘守軍主力出城然後一戰殲滅,小黃守將見大勢已去,便走地道逃出城池。
對方走的那條地道,就是宇文溫剛才走的地道,不但可以走人,還可以走騎兵。
總而言之,這地道可以運兵,歷史久遠,據說是東漢末年時修築的運兵道,如果傳言沒有錯的話,是魏武帝的運兵道。
魏武帝曹操,沛國譙縣人,而漢時的譙縣,就是現在的亳州州治小黃。
譙縣是曹操的家鄉,按照後世的說法,譙縣(此時的小黃)是著名旅遊景點“魏武故里”,傳說曹操聯合其他諸侯討伐董卓失敗之後,率兵回到家鄉以圖再起,為壯聲勢就使了個計策。
曹操在城內挖掘通往城外的地道,然後讓為數不多計程車兵在城外由城門入城,然後偷偷走地道出城,換一身不同顏色的衣服,扮作另一支隊伍再入城。
如此反覆數次,換了據說有五套不同顏色的衣服,使得不明真相的百姓以為他有很多兵,實力很強,於是訊息漸漸傳揚出去,各地有志青年紛紛來投軍。
這個傳說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而城內的運兵地道究竟是不是曹操命人所挖也只是傳說,但地道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所以宇文溫要對其採取措施。
他走出院子,早已準備就緒計程車兵和青壯們湧入院中忙碌起來,他們要將地道填了,免得被敵人藉此破城。
自從有了轟天雷,破城就有了新花樣,只要挖掘地道直達城牆底部,堆上足夠數量的轟天雷,“轟隆隆”之後,城牆就會垮塌現出一個大缺口。
所以,這個年代悠久的地道,其城外一截必須堵上。
宇文溫漫步在街道上,雖然他已經出了城,卻身處大片民居之中,這是平民百姓在城外的聚居區,如今已經人去房空。
許多青壯正在拆房子,把石塊、木頭,茅草等所有能用的東西運到城內,以免為敵兵用於搭建戰具攻打城池。
尉遲惇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兵鋒直指亳州小黃,可以預見大戰即將來臨,為了儘可能給對方造成不便,小黃守軍在城外適當堅壁清野是必要的。
宇文溫看著東面一條大河,那條河就是渦水,自小黃北面流過,然後轉向東南,向著東南方向繼續流淌,下游大概兩百里處就是譙州州治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