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舟> 第二百七十八章 手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八章 手段 (1 / 3)

廣陵,古之名城,春秋時吳王夫差為北上爭霸中原,解決糧草運輸問題,在廣陵城東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溝,稱之為韓江,又稱“邗溟溝”、“邗溝”。

邗溝向北而去入射陽湖,而射陽湖西北末口接淮水,至此,長江及淮水間便有水路連線。

而從長江入淮水的船隻,經其支流泗水北上,過彭城,可入齊魯之地,最後進入黃河,為吳軍爭霸中原,創造了有利的後勤運輸條件。

在吳國開掘邗溝之前,南船北上,需要經長江入海,然後沿著海岸線北上,到淮水入海口時再入淮,走泗水北上,繞遠路不說,風險極高,平日裡適合航行在長江的船隻入了海,很容易被風浪吞沒。

而有了邗溝,長江船隻可免去航海之險,千百年來,歷代朝廷不斷完善溝通黃河、淮水、長江的人工溝渠,到了晉時,從長江起航的船隻,完全可以透過一系列溝渠直入黃河,不需要繞行海路。

這條水路的起點就是廣陵,而途中經過許多城池,古來兵家必爭之地的彭城便是其一。

到了南北對峙時,南軍北伐,最主要的一條北伐路線,就是從廣陵開始,經邗溝入淮水,再經泗水過彭城,最後入黃河。

然而自劉宋丟失青齊之地以來,南朝北疆邊界,由黃河一路南移,到了蕭梁時以淮水為界,最後退至長江邊,原本應該是北伐通道的這條水路,變成北軍南下的重要通道。

作為北伐起點的廣陵,現在成了北軍渡江的出發地,大軍所需的糧草,從黃河以南各州郡經水路彙集淮水,然後入射陽湖,透過邗溝運送到廣陵。

此時的廣陵城外,糧草堆積如山,而周軍在江邊佈防,戒備森嚴,陳軍想要偷襲廣陵,從正面進攻基本不可能。

陳叔寶如今向寵妃張麗華介紹的,就是隋國降將於仲文為繞過廣陵江防所採取的路線。

這一路線,沿用邗溝未開鑿前,長江船隻北上入淮的路線,也就是走海路,年初,周國的青州水軍就是走海路南下,入長江助戰,而現在,陳國反其道行之。

陳軍精銳於會稽出發,乘做裝載糧草的船隻浮海北上,歷盡千辛萬苦經位於鹽城郡的淮口入淮水,他們扮作輸送糧草的青州青壯,混入其他各地運糧隊伍之中,入射陽湖經邗溝接近廣陵。

這一計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喬裝打扮混入周國運糧船隊是其中一個難點,而另一個難點,就是這支精銳如何在預定的日期內抵達廣陵附近。

如今是冬季,東北風大作,從會稽乘船走海路北上,就是逆風行船,雖然船帆是能使八面風的硬帆,逆風行船不是不可能,但想要平安抵達淮口,難度很大。

而要在預定日期內抵達廣陵城外,更是難上加難。

出使江北的傅縡,位於建康城外白下的陳國水軍,還有進抵京口等候渡江的陸地兵馬,都嚴格按照約定日期行動,於仲文率領的精銳一旦誤了日期,這次出擊就不可能成功。

所以陳叔寶一開始不同意孔範、施文慶的計劃,並不光是因為“不宣而戰”搞偷襲有損聲望,是有實際的憂慮。

於仲文此次偷襲廣陵,如果沒有江南兵馬接應,不但無法改變當前局勢,反而會引得周國(尉遲氏)震怒,到時候陳國就只能把一切責任推到於仲文身上。

但這樣做的效果如何,陳叔寶無法確定,如果周軍主帥尉遲佑耆以此為藉口再度興兵南犯,隆冬時節可沒有連綿大雨來阻擋對方的前進步伐。

距離下一個雨季,要過上半年,建康能不能熬到那個時候,沒人敢做保證,也沒人做得了保證。

然而一旦偷襲廣陵成功,陳國的局面就開啟了,因為收復淮南州郡,可比收復江州或者嶺表要容易許多,廣陵距離京口不過一江之隔,陳軍與其進攻上游數百里外的江州湓口,還不如進攻廣陵比較容易。

宇文氏和尉遲氏正在內訌,宇文氏肯定無暇顧及長江下游兩淮之地,而尉遲氏在淮南的軍隊,就是尉遲佑耆率領的這支大軍,一旦將其擊敗,尉遲氏就守不住淮南了。

到時候陳國就能再次左右逢源,漁翁得利。

以停戰為條件,要求尉遲氏的軍隊退到淮水以北,讓出淮南州郡;以不與尉遲氏聯合為條件,要求宇文氏歸還佔據的巴、湘、江州以及嶺表。

如此一來,陳國版圖復原不說,新的三國鼎立之勢形成,陳國無憂矣。

這一美好前景,讓陳叔寶動心不已,但偷襲廣陵失敗的後果,也讓他糾結,孔範、施文慶二人使出渾身解數來勸,好歹勸得陳叔寶同意這一冒險計劃。

而這幾日就要見分曉了,陳叔寶為此茶飯不思,輾轉反側,連歌舞都沒心情看了,悶在臨春閣對著輿圖發呆,坐立不安的等著訊息傳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