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城東,東湖,水軍營寨內鼓聲陣陣,駛出的大量戰船依據鼓聲指揮在列陣,中軍樓船之上,開府將軍來護兒正在發號施令。
在他身後,黃州總管宇文溫正饒有趣味的看著四周戰艦聚集,今日水軍操練,他特地來巡視,是為了解水軍情況,也是為了激勵士氣。
說實話,他對這個時代的戰船不是很看得上眼:風帆戰艦的極致,是一級風帆戰列艦。
三層炮甲板、搭載火炮超過一百門,數十噸火藥以及一百多噸炮彈,船員八九百人,續航能力至少半年,一艘船就是一個堡壘。
浩瀚的大海上,雙方艦隊相互抵近炮擊,雷鳴聲中硝煙瀰漫,呼嘯而過的實心彈、鏈彈、葡萄彈,激起無數血霧和木屑。
好吧,現在沒有火炮,水戰利器是拍杆,威力也是不錯的,發拍一旦命中,小一些的船也會被攔腰打成兩截。
沒有火炮的時代,水戰一樣血腥,除了大船發拍和火攻之外,水戰的主要模式就是接舷戰,雙方士兵肉搏。
戰船化作火團,火光之中人影晃動,敵我雙方持刀互砍,鮮血染紅水面,浮屍滿江順流而下。
宇文溫浮想聯翩,被鼓聲震回現實,他看著湖面上的船隊,心裡頗為高興:建功立業,就靠你們了!
在長江流域作戰,沒有水軍是不行的,黃州總管府作為周國對陳作戰第一線,首先要解決陳國水軍主力,才有施展拳腳的空間。
他既然捨得燒錢練兵,那麼自然不會厚此薄彼,水軍將士的待遇不錯,而戰具同樣十分精良。
“精良”二字,不是嘴皮子說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落實到位的,陸戰武備看戰馬和鎧甲、刀矛和弓箭等各類戰具,水戰看的就是戰船。
無論是水軍還是海軍,要想打勝仗那麼就少不了作戰船隻的作用,所以水軍裝備精良與否,就看戰船。
這個時代的水軍,根據作戰需要的不同,分為幾類船型,雖然沒有大航海時代的風帆戰艦那麼大的威力,但擺開陣形也很宏偉。
第一種船型是樓船,顧名思義是船上有樓,一般是三層,列女牆戰格,樹旗幟,開弩窗矛穴,置拋車壘石鐵汁,狀如城壘。
三國末年,晉龍驤將軍王濬伐吳,造大船,周長二百步,上置飛簷閣道,可奔車馳馬,可見樓船的身形有多大。
但是缺點不是沒有,首先是調頭不便,而這種船的重心偏高,加上每一層船艙上都有士兵,更是導致頭重腳輕,所以需要沉重的石頭或者鐵錠壓艙。
即便如此,在江上行駛之際,如果忽遇強勁的橫風,此時的樓船也不是人力能控制的。
現代的長江上,仍然有遊輪於強風之中傾覆的悲劇發生,古代的樓船,更是無法擺脫這種危險。
即便如此,水軍之中不能沒有樓船,因為就是需要這樣威風的戰艦鼓舞士氣,以張形勢。
第二種船型是戰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大艦,船舷上設中牆,半身牆下開掣棹孔,舷五尺,又建棚與女牆齊棚上,又建女牆重列戰格,船的前後左右樹牙旗、幡幟、金鼓。
憑藉巨大的船身,可以直接撞沉小船,也可以憑藉拍杆發拍殺敵,還可以撞入敵陣,船上計程車兵與敵軍展開接舷戰,是為強艦衝擊。
這種船不拘泥於一種造型,名稱也很威風,什麼“青龍”“金翅”等不一而足,當然大型車船也是其中一種。
前兩種是大型主力艦,威力巨大但船速慢,所以還需要第三種船隻作為協助:蒙衝、鬥艦。
蒙衝、鬥艦,以皮革蒙覆其背,兩相開掣棹孔,前後左右開弩窗矛穴,敵人無法輕易接近,矢石不能擊破,他們的速度和戰鬥力都很均衡。
或者充當先鋒,拖著火船接近敵軍船隊後縱火放船,或者攔截對方的火船,亦或是與對方的快船廝殺,避免其騷擾己方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