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txt> 第六章 所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章 所見 (1 / 2)

中午,西陽城熱鬧非凡,書肆街,身著便服的李綱在某間書肆內翻看書籍,這書他當年看過,看的還是竹書,名為《華陽國志》。

《華陽國志》,又名《華陽國記》,由東晉常璩於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間撰寫,記載著巴蜀之地的歷史。

全書分為巴志,漢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孫述、劉二牧志,劉先主志,劉後主志等,共十二卷,李綱當年求學時,看的是沉甸甸的竹書,而如今手上卻是輕飄飄的“線裝書”。

輕歸輕,書的用紙不錯,上面的文字清晰,李綱粗略看過去,書中內容沒發現錯漏之處,《華陽國志》他可看了許多遍,本卷《劉先主志》亦是其中之一。

書肆夥計將一籃書提了過來,將當先一本放到他案前:“客官要的書來了。”

李綱拿起那本書,封面上三個字十分顯眼:越絕書,下面又有一行小字:外傳記寶劍篇。

《越絕書》,所載內容時間跨度大約是以春秋至戰國初期,主要是吳越爭霸的歷史,還記載著吳越地區的各種風土人情,是地方誌的鼻祖。

其上所載,如勾踐行計倪、范蠡之術,其道在富米貴谷,在太史公的《史記》裡亦有相似內容,還有許多內容,可以和《史記》、《左傳》相互印證。

這書他只看過幾卷,還是當年幫人傭書補貼家用時看到的手抄本,而《外傳記寶劍篇》就是他親手抄寫過的一篇,記憶猶新。

如今黃州書肆居然有全套《越絕書》出售,價格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高,真是不能錯過的機會,想想那些只聞其名,卻未能得見的篇章,李綱就有些激動。

輕輕翻過封面,映入眼簾的是本書之序。

黃州書肆的書和別處不同,是“印刷”出來的,其源頭當然是來源於手抄本,而手抄本的質量很難保證,畢竟歷經數百年的傳抄,其內容很容易有錯漏之處。

所以需要校書,並將本書可能存在的問題,事先向讀者宣告,以免誤人子弟,這些宣告就在序中。

校書可不是誰都能做的,大家看的基本都是手抄本,原版大多由高門望族世代儲存,不能你說有錯就有錯,所以校書的人必須是公認的飽學之士,說出來的話得有權威。

李綱看向序的末尾,卻見一行字跡:“校書:信都劉焯”。

信都劉焯,字士元,名揚士林的二劉之一,精通南學、北學的經學名家,即便是經學傳家的高門子弟,或者成名已久的大儒,都沒幾個能辯得過這位。

李綱家鄉在河北,又是讀書人,信都劉焯的名號對他來說可謂如雷貫耳,有這位做校對,本書質量還有什麼可懷疑的?

不服?可以去和劉士元辯論啊,看到時候是誰下不來臺!

但李綱也有疑慮:會不會是有人借用劉焯的名號,隨便出本書就說是劉焯校對過的?

有可能,畢竟買書的不可能找到劉焯,問這本書到底是不是他校對的。

“店家。”

“客官有何吩咐?”

“這套《越絕書》是求學社出版,可貴店似乎不是求學社肆宅?”

“客官說得極是,《越絕書》為求學社出版,校書的是信都劉士元,不過黃州書肆已經聯合,各家獨版的書籍相互間可以低價拿貨,所以鄙店亦有《越絕書》出售,售價不比求學社高多少。”

夥計見多識廣,見這位有疑問,琢磨對方多半是擔心有人冒名頂替,所以按著路數繼續介紹:“好教客官曉得,別處不敢說,西陽各家書肆出售的書籍,那可絕不會有贗品。”

“客官請看,每張書頁內都有底紋,然後才印刷文字其上,這些底紋,要仿製不是不行,但那樣成本可就比原書還要貴了。”

李綱仔細看了看紙張隨後點點頭,算是認可夥計的說法,信都劉焯如今在黃州定居,又在州學授業,這事情人所眾知,所以書是沒什麼疑問的。

“店家,這些書都買了。”

“多謝客官惠顧。”

黃州書籍價廉物美,果然名不虛傳,而交易又方便,李綱此次出門,隨從帶的是“流通券”,這東西雖然是紙質如同紙條般,但在西陽城裡可是能當錢使的。

面值高,重量幾乎可以不計,折上幾折也不會斷,收在兜裡輕輕鬆鬆逛街,滿街都是書,一不留神就要花光了。

李綱留意過,西陽城裡只要是交易額度達到一定程度,買賣雙方用的都是流通券,那種滿載幾車錢帛做買賣的情景,在這裡是看不到的。

薄薄一張紙居然能有如此信用?

想起當年,周國發行的“永通萬國”錢,製作精美用料十足,號稱一當五萬錢,結果呢?隋國發行的五銖錢,同樣不能如此。

沒有感慨太多,李綱走出書肆店門,夥計見著他的隨從提著書十分吃力,便問是否需要幫忙送到宅邸:“客官放心,城內送貨不收費用。”

“不必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