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州衙,黃州長史郝吳伯與西陽王府典衛吳明正在交談,州司馬宇文十五亦在座,三人此時正在商議一件大事,那就是吳明拿來的口供裡所述一件事情。
事情的來龍去脈大概如下:亳州有個佛社,派出骨幹來黃州組織分社,也就是亳州一個大邑義,派人來黃州建立邑義。
這個邑義組織信奉的是被人故意曲解的彌勒經義,其幕後大頭目,似乎姓劉。
“亦或是自稱姓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此人所圖不小。”吳明做了總結,“這個邑義短期目標是要在黃州站穩腳跟,吸納信徒,聚斂錢財。”
宇文十五有些迷惑:“呃,為何那幕後大頭目姓劉,就是所圖不小?”
天下那麼多姓氏,在特定局勢下有些姓氏確實敏感些,比如說齊國、周國分別取代東西魏時的元氏,周國滅齊後的高氏,都可能有苗裔要負隅頑抗,所以要提防。
前不久剛被滅的隋國,據說楊二郎楊廣迄今下落不明,所以一旦有哪個秘密結社的頭目姓楊,周國官府必然嚴陣以待。
可是劉姓怎麼會如此讓人警惕?
吳明還沒解釋,郝吳伯卻忽然開口問道:“宇文司馬,可知何為‘金刀之讖’?”
“呃,不知。”
“那麼可知何為‘卯金刀’?”
“啊,卯金刀劉嘛。”宇文十五覺得自己能回答出這個問題,值得高興。
他是宇文溫的親隨,當年在長安城裡吃喝玩樂,各種明裡暗裡的規矩那是門清,可說到學問,主僕二人都有些擺不上臺面。
不過宇文溫婚後似乎像變了個人,但宇文十五則照舊,讀書寫字沒問題,但做文章就抓瞎了,在飽讀詩書的郝吳伯面前,說文解字根本比不過,所以宇文十五覺得自己能答出來,值得小高興一下。
“卯金刀代指劉,司馬可知劉家天子?”
面對郝吳伯的提問,宇文十五又高興起來,因為這個問題他能回答:“兩漢的天子不就是姓劉嘛,還有季漢的劉皇叔…呃,還有宋國的劉官家。”
“那麼,司馬可知讖緯,或者讖緯之學?”
“呃…不知。”
宇文十五這方面確實是白丁,但郝吳伯倒沒有鄙夷之色,畢竟大家很熟,又都是西陽王宇文溫留在黃州看家的左臂右膀,所以他耐心的講解起來。
讖緯之學,興起於秦漢之際,到了魏晉愈發興旺,拆解由讖緯學說引發的讖語,成了許多讀書人痴迷的事情,讖語可以理解為預言,而且是政治預言。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讖語有不少,其一,是秦國一統天下後,有讖語說“亡秦者,湖也”,結果始皇帝去世後,其子胡亥即位,沒多久秦朝便亡了。
其二,西漢末年,有讖語說:“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炎際火為主”,概而言之即“劉秀當為天子”。
當時篡奪朝政的王莽,手下便有心腹名為劉歆,此人為漢宗室,想應驗這個讖語,特地改名為“劉秀”。
結果是南陽的那位劉秀應了讖語,是為延續漢祚的漢光武帝。
其三,東漢末年,有讖語說:“代漢者,當塗高也”,淮南袁術字公路,覺得應該是自己應讖,正好又有傳國玉璽在手,於是迫不及待的登基稱帝,建號仲氏。
結果接受漢帝禪讓的卻是魏王曹丕,國號“魏”,據說這魏字,便應了“當塗高”的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