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筆趣閣> 第二百八十九章 前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八十九章 前程 (1 / 2)

通濟渠上,船隻如梭,一艘艘煙囪噴著濃煙的火輪船,滿載著貨物和人員向目的地駛去,舷號為“揚管捌拾伍”的官船上,會議室裡,進京述職的交州總管府主簿韋福獎,正和同樣進京述職的幾名官員座談。

在座的官員之中,還有一名來自交州,那就是峰州主簿袁易,韋福獎作為總管府主簿,是其上級,如今一同進京,兩人有脫胎換骨之感。

他們都很年輕,初入仕途,選擇到煙瘴之地的交州上任,為的就是以親涉險地,換得仕途進步。

如今,他們攜帶家眷進京述職,經吏部考核後,必然升遷,或在中州任職,或在六部為官,這可比“同年”們在仕途上的進度要快。

因為韋福獎和袁易從交州而來,同船的江南官員們很感興趣的問起交州風土人情,蔣州司馬吳鬥,之前和韋福獎有數面之緣,向對方打聽起交州的現狀。

蔣州即原本江南建康所在之地,與揚州隔江對望,每年春天東南風起時,都有來自南方的海船靠泊廣陵,帶來嶺表以及南洋的各種訊息,吳鬥當然對此有所耳聞。

他聽說自南中流入交州的葉榆水,河水為紅色,據說是因為生口買賣中,大量生口在運輸途中死亡,隨後被棄水中,血水染紅河水。

這種事情,當然是無稽之談,葉榆水沿岸土地多為紅壤,一下雨泥水入河,自然就讓河水變成紅色,韋福獎簡單解釋一番,在座官員便恍然大悟。

葉榆水,源自南中西部的葉榆澤,向東南流淌,經交州入海,蜿蜒千里。

自從輪船招商總局在交州設立分局,葉榆水上也有了火輪船,從龍編出發的船隊,可以直接抵達葉榆澤附近地區,那裡是諸詔的地盤,如今有官軍築城守備,直接將諸詔納入治下,實行羈縻。

又有商隊在葉榆澤常駐,和諸詔開展邊市,所獲頗豐。

詔,為當地蠻語音譯,就是部族的意思,韋福獎覺得這些西南蠻沒什麼值得關注的,在座官員也不感興趣,他們更感興趣的是交州的風土人情。

隨著交州總管府轄境內種植園規模不斷擴大,大量蔗糖、稻米向外輸出,往來交州和中原的客商越來越多,所以交州的情況也越來越為中原百姓所知。

大家漸漸知道,那地方不是外人去了就會死的死地,夏天有冰飲消暑,只要多喝涼茶,多喝熟水,睡覺下蚊帳、平日裡防備蚊蟲叮咬,一樣可以好好的在當地活著。

來自中原(主要是兩淮)的府兵,會定期輪換著到交州駐防,期限一般是一年,走的是海路,大半月就到,還可以經常和家人通訊,方便得很。

普通士兵們漸漸地不再視去交州戍守形同和家人永別,而軍府允許士兵們回來時攜帶一定數量的蔗糖,成了一項不得了的福利,所以兩淮的府兵們不再抗拒去交州戍守。

反倒把去交州當做不得了的經歷,回來之後大吹大擂,彷彿自己去了長安一般。

兩淮這般,據說益州那邊也是如此。

益州府兵要輪流入南中戍守,本來也是件苦差事,但隨著益州入南中道的拓寬、大量商賈進入南中甚至進入交州做買賣,南中對於尋常百姓和士兵來說,也沒那麼可怕了。

大量蜀地商賈,攜帶蜀錦等名產經由南中入交州,將貨物銷售之後購入大量香藥、蔗糖,販回蜀地,這一個來回,據說就是幾倍的利潤。

所以南中成了蜀商商路的一個重要中轉點,大量商隊奔走南北,沿途蠻部和賊寇被官軍甚至捕奴隊反覆清剿,全程變得太平起來。

越來越多的蜀地百姓,沿著熱鬧的官道進入南中,開荒種地,安家落戶,官道沿線有大量定居點出現,進一步聚集了人氣。

因為交通便利,交州官員若要返京述職,可以走熱鬧的益交道,一路上安全得很,若不是如今正好颳著東南風,韋福獎等官員進京就要經由南中入益州,再入關中。

走這條路,全程耗時兩個多月,若從交州走海路到揚州,再乘火輪船由通濟渠入黃河西進,全程大概月餘,不過走海路有風險,還得等風信,可以說兩條線路各有利弊。

韋福獎一番長篇大論,讓在座官員聽得聚精會神,忽然船外傳來汽笛聲,眾人隨後感到自己所乘船隻似乎在減速,沒多久,透過舷窗看去,卻見一艘客船自後而來,超過本船,往前方而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