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裡啪啦的聲音中,劉彩雲正在打算盤,向“學員”尉遲明月展示何為“珠算”,只見她手指在算盤上撥來撥去,一顆顆算盤珠上下滑動,算盤珠此起彼伏的撞擊聲,聽起來十分悅耳。
尉遲明月定定的看著劉彩雲打算盤,又看看自己面前放著的算盤,試著撥了幾下,只覺得難度很大。
她還在孃家時,有時候會看見母親吩咐管事算賬,而管事算賬根本就不用這什麼“算盤”,對方用的是一根根小木棒,這小木棒有個名頭,叫做“算籌”。
管事用算籌算數,要把許多竹製算籌擺在地上,不停變換著各種圖案,在尉遲明月看來,頗為有趣。
慢慢的,尉遲明月知道大家算數都是用算籌,很少人用算盤,而現在,她經劉彩雲介紹,知道只有在黃州,用算盤作為計算工具的“珠算”,壓過了用算籌做計算工具的“籌算”。
尉遲明月不懂算數,所以不通籌算,更不通珠算,但她覺得籌算會比較好,道理很簡單:安靜。
用算籌算數,只需要在案上或者地上擺弄一根根算籌即可,沒有什麼聲音,而用算盤算數,那噼裡啪啦的聲音一開始還悅耳,聽久了就讓人心煩意亂。
同為計算工具,算籌只需要用算袋一裝,然後掛在腰帶上即可,走起路來沒什麼聲音,隨身攜帶算盤就沒那麼方便,動靜也不小。
所以,尉遲明月對於姊姊讓她學珠算是很不解的,首先,她覺得查賬時算數有精通珠算、籌算的人去查即可,她不需要懂得如何計算。
這道理就像吃飯一樣,她只需要等侍女端飯菜過來即可,不需要親自下廚,烹飪是庖廚的事,算賬類似。
然而姊姊“勒令”她必須精通算數,免得查賬、對賬時被人糊弄,而姊姊自己也時不時親自算賬以作為抽查手段,所以尉遲明月只能服從。
現在,對於珠算她沒什麼好感,就是因為太吵。
心中有牴觸,自然學不進去,劉彩雲見著尉遲明月面露難色,停止打算盤,開始開導對方。
用算籌算數稱為“運籌”,即是成語“運籌帷幄”中的運籌,籌算曆史悠久,天下間大部分會算數的人都會“運籌”,而珠算相較之下,用的人比較少。
那麼,為何黃州開始大力推廣珠算呢?道理很簡單,效率。
無論籌算、珠算都要背口訣、歌訣,從這點上看,兩種演算法沒什麼區別,但是當大量計算數字或計算的數字很大時,用算盤來算數,比用算籌算數快。
擺算籌需要時間,而撥算盤珠所需時間相比之下不值一提。
計算量小的時候,這個問題不明顯,若是大量計算時,擺算籌要花掉許多時間。
而當計算數字很大時,擺算籌需要的面積也大;當計算速度要加快時,很容易由於算籌擺弄不正而造成計算錯誤。
用算盤進行珠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一個精通籌算的人,和一個精通珠算的人比賽算數,若是要計算的數字很大、很多,那麼最先算出結果的人,肯定是用算盤算數的那個人。
珠算,對於商業實用計算來說很合適,於是商貿興盛的黃州推廣珠算也就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