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州治長社南郊,攻打長社、和尉遲軍對峙的宇文軍大本營,中軍大帳內,河南道行軍元帥宇文明正在看剛送到的公文,他作為山南道大行臺尚書令,以本官任主帥出征打仗,每天都有許多事務要處理。
此時,宇文明看的是安陸送來的公文,天子親姊、千金公主已經抵達安陸,在城內驛館住下,按之前的安排,千金公主會在安陸休息一日,然後繼續趕路前往長安。
之前同行的西陽王妃、世子,在隊伍翻越大別山之後,直接南下,現在已經平安抵達黃州西陽。
放下公文,宇文明鬆了口氣,弟媳、侄子平安抵達西陽,他弟弟宇文溫總算能夠放心了,而千金公主平安進入山南,他作為山南道大行臺尚書令,可以松半口氣。
然而根據剛送到的另一份公文中內容所述,他的職務即將變更。
朝廷已經決定,取消山南道大行臺建制,改立山南東道大總管府,下轄荊州、襄州、安州、黃州、江陵五總管府。
之所以出現變動,是因為局勢又變了:官軍已經收復梁州總管府、金州總管府全境,將這片地區劃為山南西道,所以要對應的劃出山南東道。
所謂“山南”,總體來說指的是終南山、太華山等諸多山脈以南,通常用來指代荊襄之地,而周國並沒有“道”這個行政區劃,其名之後軍事意義濃厚。
在局勢未定的現在,為了更好的管理山南廣大地區,朝廷劃分山南東道、山南西道是必然的,而行臺制,在周國本來就已經被總管制取代,行臺和總管府總不能長期並立。
當年,鄴城朝廷設山南道大行臺,是為了凸顯佔據荊襄地區的杞國公宇文亮之地位,以荊、襄、安、黃、江陵五總管府地區作為一個戰略方向,對隋國、陳國用兵。
時過境遷,隋國滅亡,陳國苟延殘喘,尉遲氏和宇文氏決裂,天子在長安重建朝廷,山南道大行臺的建制不合時宜,當然要取消。
對於宇文明來說,變更後的山南東道大總管一職,灌湯不換藥,權力和控制區域沒變,依舊管轄著五總管府,是五位總管之上的總管,如此一來官職當然要大些,變成大總管。
按照地理形勢來說,黃州總管府應該歸入淮南地區,不過既然之前因為各種原因稱為山南黃州,而淮南地區又在陳國控制下,所以黃州總管府的地區歸屬暫時未做變更。
這件事,只是眾多公文之中所說的一件事,朝廷已經收復山南西道地區,還收復了利州總管府,那就意味著尉遲氏所任命的益州總管席毗羅,距離覆滅的日子不遠了。
按照另一份公文所述,行軍元帥梁士彥,已經率軍攻入益州總管府地區,孤立無援的席毗羅,已經無法再撐多久,蜀地即將平靖,屆時朝廷可以全力對付尉遲氏。
在那之前,若能全取河南之地,局面會更加不錯。
放下公文,宇文明看起輿圖,他親自領兵攻打鄭州州治長社,而敵軍主帥尉遲順則坐鎮長社以北的許昌,以長社為誘餌,在長社東西方向鋪開騎兵做側衛,和他耗了半年。
在一片平原的河南地區,騎兵具有很大的優勢,尉遲順大軍在騎兵數量上佔優,其移動範圍很大,威脅不小。
宇文氏的軍隊雖然總體上來說人數佔優,但宇文明知道自己不能冒然出擊,所以需要耐心等待時機,他雖然派兵攻打長社,實際上是想圍城打援。
但敵軍在騎兵數量上有優勢,在敵軍騎兵的掣肘下,宇文明的軍隊無法將長社徹底圍死,長社守軍時不時能獲得許昌方面運來的糧草,而尉遲順並不急著和他打決戰,於是大家對耗,耗了半年有餘。
這是宇文明早已預料會發生的事,他對此做出了部署,那就是派宇文溫到兩淮開啟局面。
他駐軍長社,背靠邵陵和尉遲順對耗,與此同時讓宇文溫攻略兩淮,對付尉遲佑耆,而弟弟沒有辜負他的期盼,在決戰中擊敗尉遲佑耆,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