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筆趣閣>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五關烽煙(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五關烽煙(續) (1 / 2)

戰事一起,敵我雙方想的就是如何攻其要害,進攻方的目標當然是防守方的關鍵地區,那麼只要確定大別山北麓的敵軍首要攻擊的是何處,其最近的通道上之關隘,就是對方要拿下的據點。更新最快

宇文溫要從五個關隘之中,分析出敵軍極有可能主攻的方向,那得分析對方會優先進攻己方哪個地區,看上去是五選一的擲骰子問題,每個關隘都有百分之二十的機率,但實際上機率卻有不同。

這個時代的大別山南北通道,其交通狀況其實好不到哪裡去,以修繕一新的光(州)黃(州)道來說,只要上了山嶺,跑馬那是不可能的,馬車只能慢慢走,許多陡坡還得靠人扛肩挑。

五關,代表著五條通道,但實際上只有木(穆)陵關和陰山關的道路相對比較好走,而道路通行狀況的良好與否,不但決定了兵馬透過的速度,還制約著糧草輸送的數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敵軍要翻山越嶺進攻黃州地界,可以先派少量精兵攻打關隘,但後續兵馬的糧草必須解決,否則前頭的兵頓足於堅城之下,沒了後續糧草接濟直接完蛋。

所以若按常理,敵軍必須拿下木陵關或陰山關,能確保糧道,才能支撐己方對大別山南麓黃州地界的用兵行動,而這數十年來的戰例,也說明了這點。

將近六十年前,元魏爆發六鎮之亂,國內局勢一團糟,南朝梁國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克復中原的好機會,曾派兵分三路,經平靖關、木陵關、陰山關北上,攻入大別山山脈北部的河南地界。

然而梁軍並未能在大別山北麓站穩腳跟,沒多久便被魏軍打退撤回南麓,後來到了陳國和齊國(北齊)對峙,同樣是以平靖關、木陵關、陰山關為對峙前線。

平靖關是義陽三關之一,位於桐柏山,所以對於現在的黃州總管府來說,重點防守的是木陵關、陰山關,這兩條路的路況較好,必然是敵軍優先考慮拿下的要道。

然而“兵者詭道也”,如果敵軍主帥精通兵法的話,也有可能劍走偏鋒,從防守方覺得不太可能的方向突破,那就是道路崎嶇難行的另外三關,如此戰例也不是沒有。

三國末年,魏軍三路攻蜀漢,受阻於劍閣,魏將鄧艾率軍自陰平翻山越嶺,穿越七百餘里無人煙的荒山,最後靠身裹毛氈滾下山坡,奇襲綿竹,閃擊成都。

所以宇文溫可不會傻呵呵以為守住木陵關、陰山關就能萬事大吉,那麼問題的關鍵不是憑空猜測哪一關會被對方主攻,而是要換位思考,想想若是自己要翻過大別山,要達成何種戰略目的。

尉遲氏已經翻臉,那就意味著兩家不死不休,那麼丞相尉遲要如何解決掉宇文氏呢?

宇文溫把自家地盤比喻成一隻招潮蟹,那麼按照上北下南的視角,山南荊襄是招潮蟹的軀幹,關中之地為左螯,而黃州地界是右螯。

杞王宇文亮坐鎮關中,是招潮蟹強有力的左螯,粗碩無比;世子宇文明坐鎮荊襄,是招潮蟹寬厚的軀幹,至於招潮蟹那畸形的小螯也就是右螯,就是宇文溫坐鎮的黃州。

對於丞相尉遲來說,要吃掉宇文氏這隻招潮蟹,首先要斬斷那強壯的左螯,然後才能較為輕鬆的將軀幹的厚殼掀開,將裡面的嫩肉一掃而空。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招潮蟹的小螯干擾,就得先用東西擋住,讓其無法迴護軀幹。

按照如今情形,關中率先受到進攻,關鍵點在蒲津和潼關,目的就是斬斷左螯;然後就是荊州,交戰地點在方城;目的是攻破方城以及上宛開啟荊襄門戶,為掀厚殼吃肉作準備。

作為策應,讓湘西道行軍襲擊梁國江陵,要從後背掀開厚殼,那麼作為另一個策應,要實行南北兩線攻勢,對黃州這個小螯進行掣肘。

北線攻勢,是進攻安州北側的桐柏山三關,黃州北側的大別山五關,目前看來是豫州軍的偏師在佯攻,逼迫安州、黃州分兵拒守關隘,無法派出太多兵馬增援荊州和梁國。

湓口事變,要阻止以黃州軍為主力的嶺南道行軍回援黃州,經過這麼具象化,尉遲的戰略栩栩如生,目前的戰局就很好理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