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筆趣閣> 第六十九章 好訊息,壞訊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九章 好訊息,壞訊息 (1 / 2)

希水上,戰船頭尾相接排成長串向著下游希口行進,船上裝載著周軍兵馬及其輜重,是在上游浠水城登船的虎林軍,他們於蘄州齊昌城擊敗陳軍後回師巴州西陽城。

浠水城至巴州州治西陽城有官道,但是前次大暴雨導致道路被淹,有多處路段被大水沖垮,又有許多路段泥濘難行,有鑑於此領兵的巴州刺史宇文溫決定走水路回西陽。

在浠水城登船順流而下,到了希口入江轉向長江上游西北方向,乘著東南風揚帆溯江而上走二十多里水路抵達巴口,在巴口登岸後走陸路回西陽城外軍營。

也虧得希口江面安全他們才敢如此大膽,希口上游不遠處的五洲被周軍牢牢控制,駐泊五洲的水軍戰船不怕陳國水軍來犯,也正是如此船隊才能無拘無束行動。

浠水城到西陽城的水路距離大約六、七十里,這個距離遠比陸路距離近,憑著舟船之利虎林軍回師可是輕鬆許多,正所謂得勝的貓兒歡勝虎,宇文溫如今是笑容滿面。

不容他不高興,在浠水城時收到西陽那邊的訊息:三臺河南岸河堤撐過了暴雨,雖然多處出現險情但最後還是有驚無險的渡過難關。

還有一系列水利設施都發揮了作用,西陽城新改造的排水設施運轉順利,傾盆大雨之下雖然出現短時內澇,但積水最後都排掉了。

瀕臨破產邊緣的宇文溫鬆了口氣,他原本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現在看起來難關已經渡過,不用怕資金鍊斷裂要去垂死掙扎,透支錢糧搏一把的冒進算是成功。

和未來閻羅王騎戰大難不死的宇文溫很高興,得了好訊息便燒包讓人去打礦泉水來喝,希口附近的蘭溪那可是有好泉水,既然路過就得順便品嚐一二。

“難得路過蘭溪,來嚐嚐這天下二十大名泉之三的蘄州蘭溪泉。”宇文溫讓同行的周法明一同分享這‘特產’。

“二十大名泉?之三?”周法明嚐了一口杯中水問道,這泉水是宇文溫命人在岸上某處打來的,喝起來的感覺倒是不錯,只是他搞不懂這二十大名泉是怎麼回事,“不知這出處為何?”

“呃,一時興起胡謅,胡謅哈。”宇文溫笑道,他說這話當然有出處,但是又不可能說出來否則會被人當成神棍。

唐朝時的陸羽被世人奉為茶聖,一生嗜茶精於茶道著有《茶經》三卷,在《茶經》中他向品茶人推薦天下二十大名泉,其中就有“蘄州蘭溪石下水”,排在廬山康王谷谷簾泉、無錫惠山寺石泉後,位列第三。

這種事情當然不能說出來,開創唐朝的李淵如今年紀輕輕在長安也不知道做什麼,宇文溫一時興起說漏了嘴還好沒什麼大礙。

面前這位週三郎可不是愚笨之人,要是宇文溫說漏嘴譬如什麼‘唐朝’之類搞不好對方會起疑,果不其然周法明也沒窮追到底,今日高興的可不止宇文溫一人。

齊昌戰事結束,衡州刺史周法尚自然也是要回師,他和巴州刺史宇文溫算是有一半同路:浠水城向西到巴水這段路是同路,巴水後向南走是巴州州治西陽方向,而向西北走則是衡州方向。

被大水毀數段的官道主要就是浠水城至巴水之間,宇文溫急著回西陽自然是領兵走水路,周法尚領著主力留在浠水等空船來接,輜重之類讓周法明帶著從登陸西陽等候。

獨當一面的周法明自然是信心滿滿,此次齊昌之戰雖然還沒過足癮但是也長了見識,眼見著往後戰事不斷定然有獨自帶兵打仗的機會。

“話說回來,希水和浠水城,怎麼名字不一樣?”宇文溫問道,永安郡郡治浠水顧名思義來源於城邊河流——希水,可一個是‘希’一個卻是‘浠’他有些不明白。

“我在西陽時聽父親說起,這浠水城是南朝宋時立縣,當時就叫做‘希水縣’。”周法明當然知道對方問什麼,因為這個問題他當年也問過,“到了南朝梁時就改名為‘浠水縣’,雖然河流也改稱浠水,但畢竟約定俗成沒那麼容易改口。”

周法明之父周炅為陳國大將,大約九年前任職西陽太守,所以周法明和周法尚連同其長兄周法僧都在西陽城住過不短的時間。

“那時一到雨季西陽城裡就浸水,當然大多泡的是平民百姓住的低窪地帶。”周法明回憶著,“使君此次大力整頓排水溝真是造福百姓了。”

江南雨季發大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從小長在江南的周法明對各種內澇、水患已經習以為常,不過宇文溫這個來自關中的北人如此重視排澇讓他很意外。

“內澇容易導致疫病,巴州戶數凋零可經不起折騰。”宇文溫說道,對於中原州郡來說巴州人口就是一個郡的規模,更何況經常鬧水患。

周法明點頭稱是,他先前不怎麼關注州務,待得協助二兄周法尚處理州務之後才有了深刻體會,打仗當然痛快可若是民政做不好那仗可不好打。

“打仗需要兵,若是怕耽擱農時又得多用募兵,募兵要錢糧而養兵也要錢糧,一個脫產的募兵要幾戶百姓來供養,然後作戰又得徵發青壯運糧,到處都要人...”宇文溫如同祥林嫂般開始訴苦。

如今是南北朝時期,不是五六百年後的宋,長江中下游流域人多的地方就是下游的三吳地帶,其餘州郡的戶數大都不多,有極端些的一郡也就數百戶人,光是靠人口自然增長那麼菜都要涼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