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小說> 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解(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解(續) (1 / 3)

傍晚,私第,用過晚膳的徐文遠,就著燭光看報紙,報紙屬於(晚報),一般都是在下午出版,然後趕在宵禁開始前銷售,或者送到訂閱報紙的顧客手中。

有了晚報,讀者們正好可以打發漫漫長夜。

因為燭光比不上日光那麼亮,加上報紙字型較小,所以有些老眼昏花的徐文遠在晚上看報紙時,需要藉助放大鏡,才能看清報紙上的字。

他看報紙,不僅僅是打發時間、瞭解各地的奇聞異事,還要看看有沒有誰發表文章,反駁他之前發表的《民律出,忠孝亡》這篇文章。

前幾日,有一篇《忠孝新解》的文章發表在早報上,徐文遠看過之後,很快撰文投稿到報社發表,進行反駁。

算算時間,他覺得“對方”也該有動靜了。

果不其然,徐文遠在報紙的第三版看到了一篇文章,這文章就是他等候多時的“反擊”。

文章名為《家國同構之新解》,很顯然,這篇文章就是要針對徐文遠先前的觀點“家國同構,忠孝一體”進行反駁。

這篇文章要真是把徐文遠的觀點駁倒了,那就意味著《民律出,忠孝亡》這篇文章失去了威力。

所以徐文遠很期盼,想看看這篇文章有什麼歪理邪說,能夠挑戰絕對正確的“家國同構”。

文章作者,在開篇首先提到了《詩經小雅》中的一首詩《北山》,當然,限於篇幅並未將《北山》的全文列出來。

徐文遠也覺得沒必要列,因為只要是認真學過《詩經》的讀書人,就該對《詩經》中的作品熟悉。

《北山》這首詩,是作者對於王事繁雜但勞役不均表示不滿,其中有一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段話可以說廣為人知。

現在,文章作者就對這段話進行分析,說就字面意思而言,這段話是指: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

但是,再加上“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結合全文來看,是另外一個意思。

認真學過《詩經》的人,都應該明白。

現存於世的《詩經》,其版本源自前漢,前漢時,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合作,輯、注古文《詩》(詩經),為當時傳世《詩經》的四個版本之一。

這一版本的《詩經》,別稱《毛詩》,後來漸漸取代另外三家的《詩經》,成為公認的《詩經》正本。

又有學者為《詩經》做序(題解),分為大序、小序,大序別稱《毛詩序》,如今的學子學《詩經》(《毛詩》),基本上都要接觸《毛詩序》。

《毛詩序》注曰:“《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已勞於從事,而不得養其父母焉。”

對於“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毛詩序》注曰:

“此言王之土地廣矣,王之臣又眾矣,何求而不得?何使而不行?……王不均,大夫之使而專以我有賢才之故,獨使我從事於役,自苦之辭。”

所以,《毛詩序》對於《北山》的解釋是:此詩為作者針砭周幽王治國弊端的作品,是作者告誡執政者,要注意做事公正。

治國不能沒有勞役,但是國土廣博,官員眾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國君不能偏勞少部分人。

不能讓少數人為了王事累得四處奔波,卻有一些人不用辦王事而在家享受清閒。

徐文遠看到這裡,大概能猜出作者想說什麼,他將放大鏡放在書案上,慢慢喝了一杯茶提神,隨後捏了捏鼻樑,再拿起放大鏡,繼續看報紙。

文章作者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原義進行重申之後,點出時局:

皇朝國土廣博,幅員之大前所未有;皇朝臣民眾多,口數逾五千萬,已近兩漢人口之巔峰。

應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之言。

又有滿載大量貨物、人員也能日行千里的火輪船、火車,有能夠將訊息瞬間傳遞到萬里之外的電報,還有力大無窮的蒸汽機械。

以及所向披靡、四海之內無一合之敵的軍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