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小說> 第五百八十八章 期貨(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八十八章 期貨(續) (1 / 2)

商人逐利,許多買賣風險很高,但利潤也很高,如何取捨,全看個人,這種時候就像賭博,買定離手,贏者通吃,願賭服輸。

宇文溫既然允許期貨交易所運營,也不排斥期貨交易,所以樂見這種新的交易方式做大,於是頂住壓力,允許期貨交易所擴大交易規模,使得期貨交易越來越熱門。

於是,期貨交易所的貨物交易額越來越大,官府透過期貨交易所收取交易稅也越來越多。

漸漸地,大戶們發現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只要訊息靈通,吃透市場行情,有策略性的採取多單配合的手段,在期貨交易裡總是能賺到錢的。

這種賺錢方式,靠的不單單是運氣,主要靠腦子,所以期貨交易所是類似陶朱公這種經商天才賺大錢的舞臺。

陶朱公這樣的經商天才不常有,可投機人才總是有的,只要選對人,炒期貨賺錢不是問題。

於是,在早期期貨交易搏殺中存活下來的投機商,如同一個個香餑餑,吸引無數大戶,手握大量資金,化身“弄潮兒”,在期貨交易這個“廣陵潮”中弄潮。

同樣,有許多自負眼光了得的新投機商開始弄潮,他們要麼靠著自己的人脈籌集資金,要麼向銀行、櫃坊借貸,以此籌集本金投入到期貨交易中去。

期貨交易活躍,銀行、櫃坊的收益大增,於是其後的東主、靠山甚至客戶,都因此收益頗豐。

因為朝廷打擊高利貸,所以讓櫃坊、銀行成為大戶們理財的主要途徑,而期貨交易所的出現,又產生了新的盈利方式。

無論是銀行、櫃坊貸款給投機商,還是銀行、櫃坊自己招募“弄潮兒”操作,面對五花八門的“盈利方式”,大戶們忘記了高利貸這個舊愛,被新歡們弄得神魂顛倒。

期貨交易所,既可以保證大宗貨物的買賣,又提供投機的機會,所以,被利益牽扯進來的權貴越來越多,反對期貨交易的阻力,漸漸變弱。

所以,現在已經不是宇文溫靠皇權給期貨交易保駕護航,而是利益,讓權貴、官僚們開始支援期貨交易。

許多人家,也開始拿出一些錢,嘗試著在期貨交易所進行投機,由此,期貨交易也成為外命婦們熱門的話題。

在這樣的潮流下,居於深宮的陳媗也動了心,沒什麼奇怪的。

然而,宇文溫認為陳媗炒期貨很大機率要玩脫,他不但算阻止,因為事實勝於雄辯,但他想知道陳媗是怎麼炒期貨的:“你是在長安交易所炒期貨,還是在黃州交易所?”

陳媗回答:“現在不是通電報了嘛,不是各地交易所聯合了嘛,所以,妾是在熒州交易所產生期貨交易,卻是在長安交易所辦理相關業務...”

陳媗說的內容,宇文溫知道,當電報出現,電報線路連線天下各地,帶來的便利,期貨交易也沾了光。

隨著各條電報線的開通,全國各地的交易所連線在一起(暫時未通電報的交州例外),加上火輪船的改良、火車的出現,海運規模的持續擴大,讓全國各地漸漸融合為一個大市場。

於是,在朝廷的牽頭下,一個前所未有的期貨交易體系出現了:

位於兩條運河及黃河交匯處的熒州熒陽,其期貨交易所,成為天下交易所的“總號”,規模空前巨大,特地拉了數條電報專線以便訊息傳遞,還有一支龐大的交易員隊伍。

熒州期貨交易所,將天南地北的期貨訊息匯總(未通電報的交州暫時除外),“實時更新”,並且和各分號共享。

與此同時,各分號也可以參與到總號和其他分號的交易中來,各家銀行為這個期貨交易體系提供信用擔保,和許多櫃坊一起,提供各類金融服務。

一個初步完善的期貨交易體系,在去年成形,身處廣州番禹的商人,可以對隴右出產的棉花進行期貨交易,身處幽州薊城的商人,可以對嶺南蔗糖進行期貨交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