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小說> 第五百九十章 獲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九十章 獲益 (1 / 2)

上午,專列行駛在鐵路上,發出“況且、況且”的聲音,專列車廂裡,郝吳伯看著窗外快速後退的景色,只覺感慨萬千:火車真的能夠改變天下。

關中鐵路一期路段(東端),於今年秋天建成通車,但目前這條鐵路還在試運營階段,主要以貨運為主,與此同時有司還在抓緊時間完善沿線配套設施。

待到來年年初,這條鐵路就會正式運營,而那時,長安南站、北站也會正式投入使用。

按照規劃,長安南站主要為民用,長安北站則為官用(軍用),今日一早,郝吳伯是在長安北站登上自己的專列,前往渭口車站。

全程將近三百里,中途不停靠站點,耗時大約六個小時,到了渭口車站,休息一晚,次日就排開儀仗,走官道出潼關,經洛陽去滎州。

從長安到渭口,若走官道,一般要七天,以郝吳伯作為宰執,隊伍排場當然不小,浩浩蕩蕩上千人,要花七天才抵達渭口附近。

而現在,同樣多的人,六個小時即可抵達,省時省力又節約成本。

等到將來長安和洛陽接上鐵路,全長約七百里的路程,當天清晨從長安出發,晚上就能抵達洛陽。

屆時,東都彷彿就是長安遠郊的一個城池,好像不過七里遠而已。

想到這裡,郝吳伯收回思緒,看向書案上的資料。

他年輕時挑燈夜讀,學習知識,沒想到已是知天命的年紀,還得挑燈夜讀,學習期貨交易的知識。

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西陽,期貨交易的產生,源自已有的預購、賒賣交易,並且以現貨預期交易為基礎。

但是,只有越來越多的商品生產、貿易和加工需求,才會刺激期貨交易的產生。

郝吳伯作為當事人,可以說是看著黃州“長大”的,所以對於期貨交易的誕生,多少都知道一些具體原因。

隨著黃州西陽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西陽進行買賣,商賈們按照傳統方式,在市集裡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

這樣的交易方式,使得價格波動異常劇烈,收穫季節,有大量糧食運抵西陽,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導致糧食價格暴跌,使運糧販賣的商賈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

而到了來年春天青黃不接,糧食匱乏(相對),導致西陽城內大量脫產(脫離農業生產)人口對糧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於是價格上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糧食產地(譬如漢沔地區)出現了許多糧商,當地糧商設立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民的糧食並且儲存。

按照傳統的做法,這些糧商在開春時,就透過預購的方式收購農民還未收穫的糧食,待到秋天,把購入的糧食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外銷。

這種做法,可以避免糧食集中上市時引起價格暴跌導致糧商虧本。

但糧商們在銷售糧食的過程中,存在著兩個問題:糧商通常需要向櫃坊貸款,以便有充裕資金從農民手中預購糧食,確保秋天有足夠的糧食存入倉庫。

其次,糧食在分批銷售中,那些儲存在倉庫的糧食,面臨著巨大的過冬後價格風險。

存糧來年出售,很可能此時的價格波動會導致糧商虧本,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未買先賣”,糧商在和農戶定下糧食預購契約前,就以預售的方式,與黃州西陽的“坐商”談妥糧食出售契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