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車站,站內鐵軌停著一列火車,不算火車頭共有十節車廂,一大群服色各異的男子在各節車廂內上上下下、來回走動,時不時聚集在一起議論著什麼,又圍著列車轉圈。
身著官府的厙狄鈞,和幾位鏢行的老鏢頭交談。
這幾位老鏢頭,厙狄鈞都認識,畢竟三十多年前,黃州幾大鏢行成立時,這幾位就開始做鏢頭,而厙狄鈞當年就和對方打過交道。
也真是因為這個淵源,才有了今日的現場會。
鐵路運輸勢在必行,但列車的安全行駛是重中之重,為了防止劫車等惡性犯罪事件的發生,列車的安全保護(簡稱安保)措施必須到位。
所以,有司向黃州幾大鏢行尋求幫助,請對方派出經驗豐富的鏢頭及鏢師,對列車的行車安全獻言獻策,今天就是現場會舉辦的日子。
鏢頭們假設自己是劫匪,擬定各種劫車方案,以此來尋找列車安全保護措施的漏洞,現在,厙狄鈞就在匯總大家的意見。
搶劫火車,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實際上卻不算難,因為火車即便行駛在平原,速度也快不過全力衝刺的馬,所以數十甚至上百馬匪搶劫火車的情景不是不可能發生。
火車在平原都有被搶劫的風險,在上坡路段或者多彎路段,火車速度會大幅下降,那麼劫匪出現的機率會更大。
即便沒有半路打劫的劫匪,也會有以乘客身份乘車的劫匪混上車,等列車行駛到某些路段,這些劫匪把車廂兩頭一堵,就可以洗劫這節車廂的乘客。
若是劫匪策劃周密,以數十甚至上百人的規模買票乘車,那麼整列車被洗劫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發生這種惡**件,會造成極大的財產損失,干擾鐵路的正常執行,也會打擊人們對鐵路運輸的信賴感、安全感,所以,相應的安保措施要有。
譬如乘客進站上車前,人和行李要接受檢查,乘客不能攜帶各類易燃易爆危險品、違禁刀具武器。
譬如每列列車上都有一定數量的乘警(乘車警察),負責處理車上發生的普通治安事件,譬如偷竊、打架等,又有專門的小牢房,臨時關押被拘捕的人員。
但乘警數量不可能太多,而且一旦遇到圖謀已久的匪徒團伙,對方以有心算無心,乘警很可能自身難保,更保證不了列車安全。
所以就需要押車的武裝人員,即押運員。
押運員不可能和普通乘客混坐在一起,所以要設專用的押運車廂,即押運車。
押運員在押運車內休息,一旦有事便採取行動,而押運車本身也可以作為行李車,放置乘客的大件行李,以及為官府的驛傳提供便利。
以正常編組的十節車廂車組而言,押運車應該“殿後”,也就是排在最後一節,以此獲得“最佳射擊角度”。
如此一來,若有劫匪半路襲擊,位於列車車尾的押運員們可以用火銃射擊試圖靠近、攀爬列車的劫匪。
與此同時,若列車內有劫匪發難,押運員可以沿著車廂內部通道前往事發車廂,協助乘警制服歹徒。
各種確保列車安全的措施,實際上在原有的鐵路運輸(馬車運輸)已經陸續實行,但馬拉列車主要以貨運為主,客運較少,而且馬拉列車的乘客數量不多(相對),管理起來比較容易。
但當火車取代馬匹來拖曳列車車廂,因為火車頭的“力氣”很大,所以列車編組車廂增多,乘客增多,管理起來難度增加。
對此,老鏢頭和鏢師們經過對列車車廂的觀察,對擬定中的“安保制度”提出一些改進意見。
除此之外,還指出一些不足。
首先,所謂的“檢查乘客行李、不許攜帶危險品、管制刀具及武器上車”,這種制度說起來簡單執行起來卻很難,除非每個車站都增加大量人手進行檢查,否則作用不大。
說白了,這種措施防君子不防小人,有比沒有好,但不指望能阻止劫匪偷帶武器上車。
其次,劫匪劫車,最好的辦法是控制火車頭,讓火車停下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這樣才好辦事,所以,必須確保火車頭(包括火車司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