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小說> 第四百六十四章 歷史的車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六十四章 歷史的車輪 (1 / 2)

下午,皇宮,宇文溫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談,現任尚書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轉任淮揚都護,坐鎮東南,監視南朝故地。

而現在,時值改制的關鍵時候,宇文理作為尚書令,肩上責任很重,所以宇文溫有許多話要向侄子交代。

但他最想和侄子說的,就是到任後,如何與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務司等“有司”配合,將防區內的海防及港務做好。

與此相比,監視南朝故地這一政治任務倒在其次。

淮揚都護府,防區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區,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職責也很重,因為防區裡,有淮水、長江的入海口,所以內河航運及海運十分繁忙,這就帶來了個新問題:海防。

淮口和廣陵,都是繁忙的內河、外海轉運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來難度很大,加上當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說這兩個港口的“婆婆”都有幾個。

婆婆多,誰都能管事,而誰都能管事的結果,就是什麼事都管不好。

萬一有海寇來襲,喬裝打扮、偽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為這是番商海船,都護府以為是兩洋貿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為是都護府戰船,洋務司以為是漕運貨船,大家都認為不歸自己管...

那麼,有可能百餘海寇,就這麼大搖大擺入港,然後上岸燒殺搶掠,與此同時四處縱火,導致大量百姓四處逃散、相互踐踏,然後對方趕在官府反應過來前揚長而去。

留下的一地雞毛,誰負責?

說完海寇,還可以說走私,或者販賣人口,這些問題都和船隻管理息息相關,廣陵、淮口位於內河與外洋的交界處,問題尤為明顯。

這就是海防面臨的嚴峻形勢,另外,即便進出港區的船是正經民船,那麼,地方官府、都護府、市舶司、洋務司的巡邏船,是不是要輪番上前詢問以查明身份?

雖然船隻的管理,可以透過舷號實現,但舷號是可以篡改的,所以總是要有巡邏船親自確認,誰都要管一管的結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

如此一來,船隻入港、出港的時間就會大幅延長,讓本來就繁忙的淮口、廣陵港變得淤塞。

所以,這涉及到“聯合執法”的問題,相應對策,相關的部、司當然在磋商,不需要宇文溫操心,但他必須提醒侄子注意。

順便聽聽宇文理有什麼話要說,如果有什麼想法或者誤會,叔侄當面說清楚。

那麼,宇文理會有什麼想法?

當然會有想法,宇文理以正二品的尚書令,離開中樞出鎮地方,成為十都護之一(根據都護府的級別,都護一職為從二品到正三品不等,淮揚都護為從二品),從品級上來說是降了。

所以作為平衡,宇文溫授侄子正一品的太尉。

太尉、師徒、司空,在周國如今的官制裡,是正一品的“三公”,可以說是位極人臣,而歷朝歷代的三公都是虛職,所以,杞王宇文理明面是高升,但實際上有名無權。

然後被趕出長安,遠離中樞,到長江邊釣魚。

從權力博弈的角度來看,確實如此,宇文溫也不想假惺惺說什麼“叔叔別無他意,你莫要多想”,侄兒又不是傻子,怎麼會察覺不出其中端倪。

但,宇文溫依舊理直氣壯:宗室出鎮地方,有什麼問題?

尤其江南地區,這是南朝故地,不讓宗室帶兵盯著,誰放心?

邵王宇文,同樣要出鎮地方,任荊湖都護。

當然,京畿都護一職也重要,但宇文溫沒道理有兒子或者心腹之臣不用,用侄子。

親兄弟都得明算賬,何況叔侄。

有些話不需要挑明,挑明瞭反倒不好,宇文溫不會趕盡殺絕,但該有的防範也會有,宇文理明白這個道理,也知道叔叔必然暗中有佈置,卻不會終日憤懣。

現在,就更不會當著叔叔的面發牢騷了。

都護一職,目前暫定五年一任,到期回京任京官,避免都護做大,宇文理到外地任職,五年後就會回來,而之前十幾年的經歷表明,叔叔還是念及親情的。

更別說,他的弟弟們也有任用和歷練,要麼帶兵,要麼任地方大員,不是那種清貴無權的職務。

所以,他的叔叔,確實還是念及親情的,沒必要發牢騷,搞得大家不愉快。

但宇文理還是有疑問要提出來,因為當他卸任尚書令一職後,原以為是卸任幽州總管的燕王宇文維翰繼任,結果叔叔沒有將空缺補上。

宇文溫對此的回答,就是從此將尚書令一職留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