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小說> 第一百一十章 習慣就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章 習慣就好 (1 / 2)

見著兩個兒子有些欲哭無淚的模樣,宇文溫不以為然,但為了避免兒子變成“我沒有錯,是世界錯了”的中二少年,該有的解釋必須及時:

“官僚的德性就那樣,自古如此,你們也不要太過在意,習慣就好。”

“想想,若是父親問母親,問她你們平日表現如何,想來母親定然報喜不報憂,對不對?”

這話說得對,宇文維城和宇文維寧點點頭,宇文溫又道:“母親為你們說好話,其實也是為了免得父親埋怨,那麼各地父母官亦是如此。”

“朝廷定期派員考核,考核結果決定了地方官們的升遷,關係到仕途,所以他們必然趨利避害,有選擇性的說一些片面事實,以便左右逢源。”

若不是為了培養兒子,宇文溫才懶得如此教導,兒子始終是要面對官僚集團這個“不死怪物”,所以必要的知識得知道,免得被人耍得團團轉還不自知。

穀賤傷農,其實“農”不光是一般的自耕農,還有農莊,亦或是莊園,每石米(粗米)五十文的糧價,讓許多大地主、大莊園主損失慘重。

這些大地主、大莊園主,當然就是各地的強宗著姓,其族人、子弟和官場千絲萬縷,不滿之情自然會傳到地方官耳中。

地方官的職責是勸課農桑,如今糧價大跌,確實有穀賤傷農的風險,加上當地大族也對此不滿,那麼地方官自然也得為自己的前途考慮。

穀賤傷農,這就是他們面對的民情,必須上傳。

太子來尋訪民情,穀賤傷農就是必須知道的民情。即便有官員知道尋常農戶可以靠務工緩解這一危機,但當地大戶可不行,人家就想“哭訴”,讓朝廷趕緊採取措施。

這種時候誰壞事,事後必然沒有好果子吃。

所以宇文維城和宇文維寧聽來的民情,確實是事實,問題“民”和“民”是不一樣的。

大地主、莊園主是“民”,自耕農、佃農也是“民”,但他們發出的聲音其力度不一樣,前一種“民”的民意,很容易逐級上傳,而後一種“民”的民意。

誰在乎?

所以宇文維城、宇文維寧聽到的事實很真實,但這民意只是部分,另一部分民意沒人向他們提起。

是官員們故意隱瞞麼?

算是,但事出有因,基層吏員明哲保身,不會為了區區“小民”,招惹那些實力雄厚的“大民”,所以選擇了沉默。

兄弟兩聽著聽著,沒那麼忿忿不平了,卻忽然覺得官場好複雜,官員的善惡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分明,又覺得一件事的是非對錯好像沒有明顯的界限。

對於穀賤傷農該不該解決、如何解決,愈發糊塗了。

“這個問題,你們可以這麼想....”

宇文溫繼續深入教導兒子們一些“知識”,而這知識關係到一個王朝的根基。

大周的根基是什麼?

關隴權貴集團,還有山南荊襄的地主、莊園主,前者是周國的立國根本,後者是杞王一系的起家資本,算是基本盤。

無論是關隴還是荊襄,各方勢力的經濟基礎是擁有大量土地的田莊或者莊園,正是有了大量土地,靠著土地上的產出,才能支撐起大小家族的開支。

漢沔大開發,荒地變良田,這讓荊襄地區的大小家族及武人們有了擴充田產的機會,所以他們當然是強烈支援的,這也是天子(宇文溫)對於追隨者們的“饋贈”。

追隨者們對於天子的擁戴更上一層樓,也正是因為有了更足的底氣,天子在長安才能大刀闊斧的搞變革,和關隴集團出身的文武官員較勁。

然而土地增加的一個後果,就是糧價下跌,甚至跌倒了很低的價位,這讓荊襄地區的“基本盤”們財富大幅縮水,哪裡能不憂心忡忡。

大家的擔心,宇文溫當然知道。

而現在,皇太子和太子也知道了,這是“基本盤”們透過另一種途徑,將“民意”上達天聽,試圖靠走“兒子”這條路,讓“老子”做出改變。

聽到這裡,宇文維城、宇文維寧意識到事態的嚴肅性,方才那種被人騙了的惱怒之情蕩然無存,如今滿腦子想的是接下來該怎麼辦。

“和自己的追隨者鬧翻,這是上位者最大的忌諱,你們可知漢光武帝的‘度田’為何失敗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