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小說> 第七十九章 道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九章 道歉? (1 / 2)

萊州黃城,烏雲蔽日,海面風浪漸大,預示著又一**風雨即將來襲,大量船隻紛紛入港,準備在安全的港區躲避風暴,市舶使王頍在碼頭上巡視港務,見著各項防範措施均已到位,對此十分滿意。

東南沿海地區日益完善的“氣象觀測”體系,使得風暴預告的準確度越來越高,為萊州一帶的港口爭取到數日的時間以作準備。

出擊遼東半島北部地區的隊伍,都已經在暴風雨來臨前乘船平安撤回旅順,今年襲擾高句麗的任務順利完成,如果接下來沒什麼意外,大家就可以過一個好年了。

就不知高句麗那邊,會是何種情形。

王頍想著想著,轉身向港區內走去,數名官員緊隨其後。

王頍任市舶使數年,卻沒怎麼幹“正事”,奉天子之命,成日裡琢磨如何對付高句麗,所以市舶使的本職工作都是交由佐官處理。

如今遼東半島局勢,正如王頍預期的那樣發展,重要據點旅順已經建設完畢,北洋貿易公司的武裝隊伍以此為出發點,不斷襲擾遼東的高句麗駐軍,第一年的效果不錯。

而對遼東地區以及高句麗沿海地區的偵查,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成果,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王頍為高句麗佈下的羅網已經初步成型。

但動手的時機還是不成熟。

隨著對高句麗國內情況的進一步瞭解,王頍愈發對這個國家的實力有了清醒認識:高句麗並不是撮爾小國,而國力不是常人想象中的那麼弱,如今甚至還處於持續增強階段。

別的不說,根據己方和高句麗軍多次交戰的觀察記錄來看,高句麗士兵的被甲率很高,戰鬥力不弱,其鎧甲、兵器製作精良,說明高句麗國內的冶鐵技術不錯。

戰馬的數量不少,而助戰的靺鞨騎兵也不缺。

看上去,高句麗軍隊都喜歡依靠山城據守,但王頍知道這並不能說明高句麗軍隊不能野戰,相反,對方知道如何揚長避短。

所謂揚長避短,就是利用中原朝廷無法在遼東長期用兵的缺點,在夏秋之際靠著堅城硬扛,待到冬天臨近,中原軍隊糧草不濟準備撤軍之時,才是高句麗軍隊出擊的最好時機。

這種戰法看上去有些齷齪,但效果肯定不錯,想要破解,就只能加強攻城能力,在冬天到來之前,拔掉遼東的高句麗據點。

這對於擁有投石機和轟天雷的周軍來說,並不是問題。

再用上火炮,更不是問題。

雖然火炮的數量少,但為了平定遼東,總是能湊一些出來,王頍知道火炮的威力,也知道只要有那麼二十多門專用的攻城炮,要把遼東的高句麗山城全都拔掉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接下來該怎麼辦。

在遼東和高句麗展開爭奪戰,還得拉攏或者提防北面的靺鞨各部,這要投入大量軍隊和物資。

如果為了斬草除根,集中大軍渡海直取高句麗國都平壤,即便一戰破國,朝廷還得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守住收復的漢四郡故地。

要解決一連串的問題,就得不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續數年甚至十餘年,考慮到朝廷的財政收支現狀,這有些難。

為了在南中穩住腳跟,朝廷已經花費了許多力氣;為了給突厥予以迎頭痛擊,天子都御駕親征了,可突厥不是一下就能打敗的。

現在,若是為了在遼東站穩腳跟,又調集大量人力物力,朝廷哪裡吃得消?

事有輕重緩急,很明顯,近期內對遼東乃至高句麗大舉用兵不合適,國力承擔不起,所以王頍很“識相”,沒有鼓動天子下決定。

他知道天子也不會在這節骨眼上輕易下決定。

所以,為了避免暴露己方的真正實力,王頍在派兵襲擾遼東高句麗城池時,沒有動用大型投石機,更沒有動用火炮(就算想用,手頭上也沒有)。

只能不斷給高句麗“放血”,儘可能消耗對方的糧食、人口,讓對方應對失當,露出更大的破綻。

王頍如是想,他覺得以天子的見識,應該也能沉得住氣。

眼見著秋天到來,冬天為時不遠,王頍準備召集佐官,商量來年的行動方案,繼續給高句麗源源不斷的驚喜,如果時機成熟,他不吝於派遣船隊,到高句麗沿海地區襲擾,弄得對方雞飛狗跳。

返回城內官署沒多久的王頍,卻有旅順來人向他稟報了一個訊息:水師戰船在遼東半島東面海域攔截了一艘高句麗船隻,船上人員自稱是高句麗王派出的使者。

使者稱奉命帶著高句麗王的請罪表,要到長安叩見大周天子,向天子請罪。

旅順守將拿不定主意,趕緊派人到萊州,請示王頍的意見:是扣留使者,還是讓其抵達萊州,前往長安。

。。。。。。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