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小說> 第八十四章 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四章 茶 (1 / 2)

建康,秦淮河口,水面上大小船隻往來如梭,繁忙異常,自長江上而來的大船,緩緩靠泊秦淮河口,其上裝載的貨物分裝到聚來的小船上,由小船經秦淮河逆水而上,把貨物運抵邊淮列肆。

從長江上游而來的物資,維繫著建康城百姓日常所需,上游巴湘、江州之地雖然已經為周國所佔,但其產出一如既往運抵建康。

這是陳、周兩國互市所得結果,讓人口眾多的三吳之地,依舊能保證糧食及日常所需的基本供應,不至於出現饑荒,導致流民遍地。

也正是因為有了互市,許多物美價廉的黃州製品得以大量湧入建康,走入尋常百姓家,為人們所熟知,從而漸漸習以為常,甚至生活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來自黃州的廉價日用品,充斥著建康,譬如說便宜的瓷器、紙張、竹器、木器,還有便宜得讓人無法相信的鐵針,以及各類小型鐵器,極大降低了尋常百姓的生活成本。

與此同時,也讓許多人舉步維艱。

產自周國黃州的布匹,物美價廉,被商賈販到建康大量出售,使得陳國布價連年下降,而農戶們自己紡織的布匹與之相比黯然失色,銷路也大受影響。

自己紡布然後拿來出售,是許多家庭為數不多的收入來源,如今都已不靈了,因為手紡布不好賣。

雖然商賈們向農戶大量收購麻、絲,賣給周國藉以牟利,但這些奸商惡意壓價,使得許多農戶的收入銳減,本來就拮据的生活,受此衝擊之後,變得愈發艱難起來。

而受到衝擊的人不止農戶,還有其他人,盧謙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此時此刻,他坐在一家茶肆二樓,看著窗外秦淮河上繁忙的情景,心情低落,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一旁,侍女們正在為他備茶,石磨、小火爐、茶缶等備茶用具一應俱全。

若是以前,盧謙會親自動手備茶、煮茶,從這些過程之中享受樂趣,然而現在心境不同了,一門心思都放在越來越不好做的茶葉買賣上,沒了閒情雅緻。

作為一名茶商,盧謙曾經過著不錯的日子,雖然不是大富之家,但小日子還是過得不錯,然而當年的好時光一去不復返,因為自從“西陽春”等新茶開始在建康出售,他的買賣就每況愈下。

西陽春,是來自黃州的茶葉,因為州治是西陽城,故而得名。

黃州,十餘年前還是陳國國土,數百年來並不以產茶聞名,而如今黃州那有名的“西陽春”茶葉,或者其他名聲漸響的茶葉,在建康大受歡迎,擠佔了傳統茶葉的份額,讓盧謙等茶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之所以說“傳統茶葉”,是因為“西陽春”等新茶葉的“做法”不一樣,不是煮出來的,而是“泡”出來的,品起來別有一番風味,西陽春和“泡茶法”,很快就在建康流傳開來。

傳統的製茶名為“煮茶”,首先要先備茶,就如同做菜前要切菜那樣,將茶葉、茶梗用小石磨等工具磨碎,然後加入鹽、薄荷、橘皮、姜等佐料,加水之後放在火上慢慢煮。

或者,如同做羹湯一樣,直接把生茶葉烹煮成羹湯而飲,飲茶類似喝蔬茶湯,如此羹湯又稱為“茗粥”。

而所謂的泡茶,就是把茶葉放在茶壺裡,用滾水來泡就行了,如此製備而得的茶,茶葉是不吃的,只喝茶水,對於盧謙來說,這簡直就是胡鬧。

製茶,就應該放許多佐料進去一起煮,煮熟了才能喝,這種直接拿滾水泡一泡就喝的作法,和做菜不放鹽、不煮熟就吃有什麼區別?

煮茶不放佐料,這還叫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