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小說> 第二十四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四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 (1 / 2)

元日,懸瓠城內一片喜氣洋洋,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驅散了籠罩在懸瓠上空的戰爭陰雲,城外空蕩蕩,攻城的軍隊都已退縮在長圍之外,同樣燒著竹子製造響聲,藉以歡度佳節。

這個時代的爆竹,當然就是把竹子放在火上燒,被烈火烘烤的竹節爆裂,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至於用火藥製作的鞭炮,還沒有普及。

元日,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即是後世所稱農曆春節,所以即便兩軍圍繞懸瓠爆發激烈的攻防戰,到了元日,也心照不宣的停止用兵,讓將士們過一個好年。

敵軍圍城,數月下來懸瓠城中軍民多有傷亡,如今城外敵軍依舊圍得如同鐵桶一般,但即便如此,懸瓠軍民也要苦中作樂,過一個像樣的元日。

嚴格執行的食物定額配給制,在今天放鬆了限制,活雞活鴨還有活豬、羊,被庖廚開膛破肚,做成一碟碟佳餚,擺上一字排開的流水席。

全軍將士,平民百姓,都在流水席上大快朵頤,主帥、西陽王宇文溫,端著珍貴的佳釀,遊走流水席間,向將士們頻頻致意。

酒,自然是渾濁的低度酒,宇文溫的酒量很好,區區低度酒不在話下,但抵不住量大,從早上喝到下午,宇文溫喝吐了不知多少次。

轉回總管府署,又開始新一輪應酬,宇文溫和文武官員對飲,喝得酩酊大醉,扯著一臉憔悴的骨儀要‘仗劍起舞’,在眾人勸說下才罷休。

骨儀這段日子一直兢兢業業,認真履行守城重任,他是文官,用不著上陣殺敵,但要負責調配軍需供給,組織百姓修補掩體,晝夜勞累,數月下來人憔悴了許多。

西陽王的能耐,他是見識到了,心中佩服不已,所以西陽王酒後失態,要扯著他一起跳舞,骨儀不認為這是羞辱,畢竟人心裡那根弦崩得太久,總要鬆一鬆。

眼見著西陽王有發酒瘋的趨勢,身兼長史之責的李允信趕緊叫人扶對方下去,兩名侍從上前攙扶,但怎麼也拗不過西陽王。

王府中尉張魚見狀趕緊拿來琵琶,宇文溫琵琶到手,便施展從鄭譯那裡學來的本事,即興表演了反彈琵琶的高難度技藝。

琵琶,是這個時代很常見的樂器,也是軍中常見樂器之一,並不是嫵媚小娘子專屬,軍中將士彈奏琵琶並拔刀起舞是很常見的情景,骨儀見著西陽王高興,便拔出佩刀,伴著琵琶曲起舞。

宇文溫一曲彈罷,又是一曲,幾名將領依次拔刀起舞,如今雖然沒有歌舞伎助興,但這樣典型的軍旅歌舞場景,依舊讓場面十分熱鬧。

瘋狂彈奏琵琶的宇文溫,酒勁消減了不少,只是每逢佳節倍思親,想想近在咫尺卻不能見面的尉遲熾繁、宇文維城,想想遠在黃州西陽的楊麗華、蕭九娘以及其他子女,不由得悲從心中來。

他被困在懸瓠,訊息幾近斷絕,天下局勢不得而知,只能一日復一日盼著援軍抵達,這種日子不是那麼好熬的,如今元日大慶,正是借酒澆愁的好時候。

負面情緒並未佔據宇文溫心裡太久,如今將士齊心,百姓用命,懸瓠城還能守上不短的時間,宇文溫對此有絕對信心,所以彈著琵琶,心情很快便好轉。

剽竊...借鑑之心再度泛起,時值元日大宴,正是吟詩的好時機,宇文溫藉著酒勁,‘借鑑’了王安石的那首《元日》。

當然,他還有羞恥心,沒有將其當成是自己原創,說是自己某次外出,在某寺廟影壁上看見無名氏所寫詩句,如今正好應景。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個時代的詩大多是五言詩,七言詩不是沒有,但佳作很少,宇文溫這首《元日》既應景,對仗也很工整,立刻獲得滿堂喝彩。

此時筵席之中,文學之士幾乎沒有,王頍是唯一的一個,聽了宇文溫所改無名氏的《元日》,捻著頷下鬍鬚頻頻點頭。

宇文溫其人,他有時候看不透,這位似乎不太通經學,文學素養不怎麼樣,書法也不怎麼樣,當然,身為宗室藩王,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

王頍知道宇文溫很少作詩,平日裡也自述不通文學,但只要一作詩,那首詩的水準就不低,而蹊蹺的是,每次宇文溫都說是路過某處,見無名氏所作佳句便記在心中。

一次可以說是巧合,若接二連三說巧合,是不是太巧了?

疑惑,在王頍心中只是一掃而過,如今在座的,只有他能稱得上文學之士,骨儀雖然是文官,但不以文學見長,王頍見著西陽王依舊有發酒瘋的危險,於是挺身而出。

拿起琵琶,王頍開始彈唱長安流行的樂曲,這不是什麼有失身份的舉措,而是很常見的助興之舉。

他也曾年少輕狂,也曾快意恩仇,在樂坊裡和小娘子推杯換盞,自然對於長安流行的樂曲銘記在心。

在座之人,大多在長安居住過,免不了到樂坊尋歡作樂,所以對於王頍的提議那是鼓掌歡迎。

樂坊的小娘子們彈唱歌曲愉悅恩客,以使對方慷慨解囊,那麼要彈唱的歌曲其水準不能低,歌詞一般是引用名家所做詩句。

王頍此時所彈唱的歌曲,歌詞便是劉宋名家鮑照的詩句。

鮑照,曾任前軍參軍,故而世稱‘鮑參軍’,在劉宋元嘉年間,是極其出名的詩人,為“元嘉三大家”之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