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大帳內潘子晃正挑燈看圖,雖然覺得一切安排妥當,但他還是有些擔心,久經沙場、經驗豐富是好事,但也會導致自己過於自信。
然後一不留神被人趁虛而入,戰場上一旦出現這種事,那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潘子晃是齊國宿將,但名聲並沒有那些叱吒風雲的將帥大,數十年來經歷大小戰事不斷,沒什麼出彩之處,不過他很看得開,畢竟孫子兵法有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別人都督幽州,喜歡時不時發兵討伐契丹、靺鞨甚至突厥部落,以對方的人頭作為自己的晉升之資,結果搞得幽州邊境躁動不安,到頭來為了防備對方的騷擾不得不疲於奔命。
而他卻採用安撫的策略,任上數年和契丹、靺鞨的各部落首領禮尚往來,保得幽州邊境無事,沒有“斬首若干級”的捷報頻傳,卻也沒有各地的烽煙不斷。
所以此次領兵南下,他不強求有什麼奇功,而是要穩紮穩打,即便只是逼退敵軍,也比爭功冒進導致全軍覆沒好得多,眼下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防敵軍偷襲。
若對方真的要偷襲,他就要判斷可能的來襲方向以及襲擊方式。
邵陵,位於西面葉城和東面汝陽的中間,距離東西兩座城池的路程都差不多,三座城形成一條東西走向的橫線,有自西向東流淌的河流連線。
而潘子晃率兵駐紮邵陵,可以從容接應東西兩個方向,所以他只要不出事,就能確保葉城邵陵汝陽這道防線固若金湯。
他的打算就是在邵陵駐紮一段時間,等亳州軍、揚州軍動起來再南下,屆時三面夾擊懸瓠,那就是十拿九穩,所以正如劉子昂所說,必須提防敵軍狗急跳牆、孤注一擲搞偷襲。
藉助油燈燈光,潘子晃看著案上草圖,這是己方營寨的佈局,他已經看過許多次,各種防禦設施做得都很到位,潘子晃不覺得敵人能偷襲成功,不然這幾十年的軍伍生涯就白過了。
十二年前,齊國滅亡前夕,他是齊國幽州道行臺僕射、幽州刺史,聽得周軍破了晉陽逼近鄴城,便組織兵馬南下勤王。
然而剛到半路便得知鄴城失守,眼見著大勢已去,潘子晃率部投降。
周國統一北方,眼見著陳國也快完了,潘子晃原以為從此過上太平日子,未曾料又打了數年的仗,本來以為尉遲氏能不費吹灰之力滅掉宇文氏,結果...
也就是麻煩一些,宇文氏遲早要完,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潘子晃也不例外,
燈光搖曳,潘子晃的目光移到草圖旁的輿圖,圖上一個顯眼的標記,代表著豫州州治懸瓠,見著這個熟悉的名字,他想到了去世多年的父親。
他的父親潘樂從六鎮之亂開始打了許多年仗,齊受魏禪,晉封郡王,最後出鎮懸瓠,在任上去世,所以時隔多年再次前往懸瓠,潘子晃頗為感慨。
那年,他隨父親南下前往懸瓠,經過邵陵城外樂口,也就是現在的大軍駐紮之地,聽人說起過發生在這裡的一場激戰。
當時魏分東西,西賊(西魏)東侵攻佔了豫州,俘虜齊國州郡官員、將領及其家屬逾千人,隨後對方派兵押送這些人去長安,途經樂口時,為魏將(東魏)堯雄率數十騎所破。
潘子晃到現在還記得這場仗的情況,數十騎就能擊破千餘士兵、解救人質,真是讓人聽了熱血沸騰,如今自己就在樂口紮營,卻要慎之又慎,提防敵軍依葫蘆畫瓢再來一場偷襲。
如果對方要偷襲,會怎麼實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