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小說> 第二十五章 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五章 鄴 (1 / 2)

周正統三年五月底,從山南安州出發的使者們耗時月餘終於抵達鄴城,宇文溫一行看著北面遠處那座宏偉的名城,不由得駐足眺望。

城牆高大雄偉,一座座箭樓矗立城頭,城南有三座城門,當中那門朱柱白壁,碧窗朱戶,仰宇飛簷,五色晃耀,十分炫耀。

“不愧為魏晉名城,城牆的氣勢也就稍遜長安、洛陽。”宇文溫嘆道,他是第一次來到鄴城,因為‘從小’在長安長大的緣故,他不由自主的在心中將兩者進行比較。

鄴城看起來稍遜長安一籌,但也是規模宏偉,畢竟這在六年前還是齊國國都,為河北第一名城。

“鄴城果然名不虛傳,在建康時便久聞其名,如今親眼看到果然雄壯。”周法明連聲讚歎,他自幼在建康長大,見識了古都的繁華,也曾隨著二兄入長安,見識過長安的氣勢,如今鄴城給他的感覺也是震撼不已。

“鄴,本齊桓公所置,築五鹿、中牟、鄴以衛諸夏...”鄭通在一旁做著講解,以便讓不明真相的土鱉們有個概念,“初始,漳水氾濫,後有西門豹治漳水興修水利,使得鄴地‘鹹成沃壤’...”

“魏文侯七年始封此地,故曰魏地。”

“東漢末年,丞相曹操封於鄴,是為魏王后追為魏武,魏武開鑿溝渠以溝通河北水網,此後鄴都水運可由黃河抵達江淮。”鄭通倒是說得比較簡略,這是他臨行前翻閱書籍記下的內容,如今終於找到機會派上用場。

“無奈黃河河道略為狹窄且水流湍急,戰船無法像長江上那般蝟集縱橫,不然鄴城外漳水便也會有帆影如林了。”宇文溫有些遺憾,“若是如同建康城般水陸極度繁華,想來會是別有一番風景。”

“大周平齊時,先帝下令拆除鄴都宮殿,以及皇家苑囿,否則鄴都的宏偉不亞長安。”策馬上前的崔達拏說道,他原為齊臣,曾娶齊國公主為妻,只是這場婚姻帶給他撕心裂肺的痛,所以對故國的感情已經淡漠。

‘武帝那只是第一次,若不是時間線變化,楊堅還得焚鄴一次,然後鄴城就這麼破敗了。’宇文溫心中嘆道,歷史上的大象二年六月,相州總管尉遲迥起兵反楊,八月時在鄴城兵敗後自盡,楊堅隨後將鄴城焚燬。

楊堅接受禪讓稱帝,建立隋朝九年後派兵攻下陳國國都建康,同樣把這座六朝古都付之一炬,只是建康的地位無別處城市可以取代,所以後來又‘浴火重生’,而鄴城卻從此一蹶不振。

鄴城背靠山西高原,面臨黃淮海廣闊平原,又經曹魏的經營,成為黃河下游地區水運樞紐。故其軍事條件雖不如長安、洛陽有險可持,但它經濟、地理條件卻不遜兩者。

魏晉以來,凡能控制“山東”(通常指函、崤以東的黃河流域東部、太行東西)地區而不能控制黃河流域的政權,一般都定都於此。

南北朝時期在鄴建都的政權,大多隻能控制這一區域,難以控制整個黃河流域。而鄴在古代山東地區的位置適中,所以一再被選為國都,也是歷史的必然。

齊國末年的鄴城,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繁榮程度達到頂點已是“天下腰膂”,周滅齊時鄴城裡的宮殿園林被拆,並沒有傷到元氣。

而大象二年那一場戰亂平息後,楊堅為了防止有人學尉遲迥據鄴城再度起兵,也為了防止河北反楊勢力死灰復燃,遂下令焚燒鄴城。

又將相州的州治移至安陽,而鄴城的百姓全部都遷移到這個更名為‘鄴’的新城。

鄴城遺址邊的漳水因為疏於治理,河道開始淤積,隨後漳水開始氾濫,一次洪水時改道,將故鄴城南北二城攔腰截斷,隨著一次次的洪水氾濫,這座千年古城最後被掩埋在泥沙之中。

到了隋文帝平陳統一中原,而隋後的唐更是疆域廣闊,著眼於全國版圖,長安、洛陽的位置依然重要,而河北名城鄴便不再受重視,走向末路。

隋末時鄴和安陽各自恢復舊稱,但鄴城已經元氣大傷,地位漸漸被安陽取代,隨著歲月的流逝,變得默默無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