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章儒晶摸了摸下巴,終於開口說話了。
“有道理。”
“那你說這麼多不都是廢話,最終島國還是會輸掉啊。”
曾一鳴冷笑一聲。
“怎麼會是廢話呢?雖然島國終歸會被打壓,但米國丟人啊,不是在技術上擊敗人家嘛。”
“也是。”
章儒晶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認可曾一鳴說的這番話。
“島國終究是看米國的臉色行事的。”
“不說島國,整個歐洲都是如此,米國不可能坐以待斃,讓其他競爭對手上來的,這就是一個死局。至於老毛子那邊,他們構不成威脅。”
曾一鳴笑眯眯道:
“也不能說是死局。全世界又不是隻有這些國家嘛,科技永遠是向前向上發展的,你可以封鎖,但你不可能一直封鎖住對吧,比如原子彈,封鎖住了嗎?”
“啊。”章儒晶瞬間恍然大悟。
知道曾一鳴若有所指了。
他還真是忽略了,還有一個國家沒有考慮進去呢!
咋會忽視了呢?
華夏!
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夠不畏懼米國,那就是華夏了。
“據我所知,五六十年代時,大陸這方面的研究水平也不低啊,可以說只是落後幾年的水平而已。但不知道為什麼近些年來,他們的發展似乎停滯了?”
章儒晶尋思道。
那可就很複雜了……
世界上大陸的半導體產業雖然起步晚,但並非一開始就處於極端落後的情況。
至少不比米國技術差太多。
華夏剛迎來新生時,那時候國內的一切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戰爭後一地雞毛,所有領域都百廢待興。
無數在海外留學的學子都對剛剛推翻舊軍閥政府的新世界抱有強烈的報國情懷,很多科學家即便是頂著千難萬險也要從米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帶著先進的知識回國投身祖國的建設。
在這次歸國投身新世界建設的浪潮中,也包含了米國普渡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等在半導體領域有先進學成經驗的科學家,正是他們構成了華夏第一批半導體產業的基石。
儘管那個時候這些科學家們帶不回米國先進的工業裝置和材料,但彼時民眾都是充滿激情、充滿鬥志的。
西方不教他們的他們自己學,西方不給他們的他們自己造!
即便缺少材料缺乏裝置,但是這一批半導體科學家們還是憑藉這一腔熱情和艱苦奮鬥,硬生生的把半導體產業的架子給拉了起來。
而這時候,其實半導體和米國之間的差距並不大,最少只有5年的代差。在強化軍事國防力量的重大科研專案推動下,甚至某些技術領域比後來在世界半導體格局中粉墨登場的島國和棒子國還要早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