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明都不帶考慮,直接做好了催促領導購買的準備。
反正又不要我花錢,不用最好的器械那是傻子。
螢幕裡,子母導管先後進入靶血管,將通道徹底打通。
接下來,常規置入球囊、支架,然後擴張、退出、冒煙。
原先近乎消失的血管重新顯現,管徑沒有任何問題。
按下掌聲,喬治笑道:“該吃飯了。下午一點半,將進行新的手術。”
“這臺手術患者叫托馬斯,同樣是導絲無法進入,但與米勒先生不一樣的是,他之前三次手術中,有兩次導絲曾經進入血管。”
眾人一愣,衛鈞弈叫道:“喬治老師,既然能進入血管,為什麼最後沒有開通?是因為和馬丁先生一個原因嗎?”
喬治笑著搖手:“NONONO,剛才已經說過了,馬丁是導絲能進,導管支架不能進,而托馬斯是導絲完全不能進。”
衛鈞弈被他說得糊塗了,又是完全不能進,又是兩次進入,這不自相矛盾嘛?
心內醫生們卻明白了,一位醫生說道:“喬治,是不是導絲進入了假腔?”
CTO介入中,85%失敗原因是導絲、支架根本進不了血管。
同時又有70%的介入,會發生導絲、導管誤入假腔,這對醫生們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
假腔是相對於真腔而言。
真腔,就是血管原本的管道,是血流通行的正常途徑。
假腔,就是一切離開了真腔的腔道。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刺破血管內膜,血流進入內膜下,形成夾層。
有一種危急重症叫主動脈夾層,25%的患者24小時內死亡,90%的患者一年內死亡,其原理就跟這差不多,是血管內膜撕裂,血液進入內膜下形成假腔。
喬治不再賣關子:“對,進入假腔形成了夾層。夾層的危險性人所共知,雖然當時並沒有發生明顯生命體徵變化,患者自己也沒有明顯症狀,但手術只能終止。”
丁金明等人都瞭解地點頭。主動脈夾層的兇險人盡皆知,冠脈夾層自然也讓人害怕。
雖然冠狀動脈比主動脈細小,壓力也沒那麼大,但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血管,誰敢在出現夾層後還繼續手術?
事實上,因為冠脈夾層而出事的病例並不少。
而且刺破內膜是夾層,假如再刺得深一些,那就是血管破裂了。
冠狀動脈破裂,危險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它會引起心包填塞,雖說死亡率“只”有7%,但那是因為患者就在手術檯上,得到了及時的救治。
既然內膜已經破了,誰敢說整根血管一定不會破?哪個醫生敢冒這種風險?
衛鈞弈問道:“喬治老師,在造影的條件下操作,導絲始終對準血管中心就行了,為什麼還會進入假腔?”
醫生們都露出微笑,年輕人啊,還是太年輕了。
喬治也笑了:“這位同學,如果我告訴你,有的患者,連造影都找不到‘罪犯血管’的入口,你怎麼想?”
所謂罪犯血管,就是犯事的血管,是讓患者出現症狀的主因,或者是威脅患者生命的主因。
如果醫生想打通這根罪犯血管,它就被稱呼為靶血管。
衛鈞弈呆了一下,抓了抓腦袋:“造影后一切清晰可見,這都找不到入口?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