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媽漲紅了臉:“我又不跟我爸住一起,反正這麼些年我每次來看他,他都在睡覺。”
任醫師不再說話,拿眼看看江婉柔,意思是你也聽到了,不是我的錯。
江婉柔沒搭理他,繼續追問病情,然後開始給老人做檢查。
王磊對她的技術還是比較放心的,沒有插手,保留了今天的透視能力以防萬一。
幾分鐘後,江婉柔結束腹部觸診,跟王磊對視一眼。
王磊看懂了:可能是你們外科的活。
再結合她對右上腹部的著重檢查,王磊猜到了大概:膽囊炎之類。
果然,江婉柔很快開出超聲檢查單、血象檢查單,讓家屬帶著老人去做檢查。
診室內空了下來,江婉柔把看熱鬧的人都趕走,這才對任醫師說道:“任醫師,你誤診了。”
任醫師疑惑道:“你懷疑他有膽囊炎?可他根本就不痛,也不發熱,連個噁心厭油膩都沒有。”
江婉柔嘆了口氣:“歲數大的患者,機體反應低下,有時候甚至人都快要死了,還沒有任何症狀。”
王磊差點也跟著她一起嘆氣。
這在醫學院校的課程上,是基礎的知識點,應知應會那種。
任醫師幾十年的經驗,竟然對此沒有足夠的敏感性,實在令人失望。
不過也不奇怪,經驗僅僅是自己的所見所得,受限於個人的經歷和天賦,侷限性非常大。
人體極其複雜,已知的病就有5萬多種,別說任醫師才工作幾十年,就算一百年,他能看到其中十分之一嗎?
而且很多知識是靠前賢的天賦、運氣、冒險得來,就比如拿導尿管插進自己心臟的奇思妙想,任醫師如果不學習,靠自己工作一千年也未必想得到。
想到了也不敢做。
相反,稚嫩的醫學生們沒有任何經驗,這些卻都懂。
因為教材其實就是無數前賢經驗的合集,而且是精華的提煉,比某一個醫生一輩子的經驗多得多、高明得多。
所以一院這樣的大醫院,入職門檻極高,也就保證了全院醫生的水平都合格。
再加上嚴格的制度、會診的便利,如果出問題,大機率是因為本世界醫學水平的侷限,而非個人。
王磊在這種三甲醫院,能發揮的餘地其實並不是很大。
而廣大的基層醫院,裡面恐怕有很多醫生象任醫師這樣,本來就不愛學習,靠著多年的工作經驗,能看看常見病而已。
一旦遇到特殊病人,分分鐘現原形。
江婉柔又說道:“還有,他其實是有症狀的,嗜睡就是表現。任醫師,你的問診出了問題。”
任醫師老臉微紅:“但我反覆問了,剛才你也聽到了,是他們家屬提供了錯誤的資訊。”
江婉柔正色道:“那位大媽其實說得很對:她又不懂醫,你是醫生,你有責任辨別出錯誤資訊,獲得準確而全面的病史資料。”
家屬胡說八道也怪我?
醫生又不是神仙!
任醫師張了張嘴,有心辯解,最終沒有出聲。
畢竟是自己誤診了,給醫院帶來了麻煩,實在辯不出口。
但你江院長的診斷就一定正確?
說不定等會超聲、血象做下來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