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重生於康熙末年頂點>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七日(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七日(下) (1 / 2)

重生於康熙末年重生於康熙末年第二百二十一章七日(下)平凡文學月二十三日,午後時分。

春雨過後,草木愈發顯得青翠,若是往西邊望去,還能夠看到道彎彎的彩虹。遠遠的,似乎還能夠聽到轟隆的雷聲,然而此刻大興鎮的上空卻是陰雲漸漸地散去,露出碧藍如洗的天空。

郯海贛同知嶽喜本的心卻晴朗不起來,望著不遠處戒備森嚴的燒鍋莊子,額頭不禁滲出汗來。

安東衛千總王全泰卻等得有些不耐煩,瞥了一眼嶽喜本,道:“嶽大人,這離道臺大人給的最後時限不過半日了,若是大人的管家再不出來,受到連累那可是對不住!”

不是王全泰有意怠慢他,而是雖然兩人一個是正六品,一個是正五品,卻不是上下級。而王全泰沉著臉,不知是喜是怒,哪裡還會顧及到嶽喜本的立場?況且他奉上命而來,多少有些“拿著雞毛當令箭”的感覺。

嶽喜本暗暗叫苦不迭,別的州縣協助守道辦差,換個“卓異”的考評或許能夠升官,他這邊別說是升官,能不能保全性命都是兩說。

這燒鍋莊子不是別人的,正是和碩簡親王雅爾江阿府上的,管事是簡親王的老丈人崔德福。

崔德福本是雅爾江阿母親的陪嫁包衣,因生了個漂亮的閨女,被王爺收房,抬舉做了妾。他也跟著水漲船高,謀了山東燒鍋管事的肥缺。

因仗著簡王府的勢,崔德福向來是作威作福慣了的,就是對嶽喜本也不過是嘴上客氣幾句,面上打個哈哈。更別說是面對嶽喜本的管家了。

崔德福哪裡會有好臉色,他臉一撂,怒道:“笑話!當爺是什麼人?嶽喜本他玩女人玩迷瞪了?什麼‘好漢不吃眼前虧’,爺就不信了,誰還能將咱們簡王府的產業抄了不成?!”說到這裡,崔德福對旁邊幾個彪壯地漢子喝道:“可都準備齊當了?別掉爺的鏈子!”

有個藍衣的漢子略帶不安。猶豫了一下,低聲勸道:“二叔,外頭是官兵呢……!這鬧騰起來……啊,是不是?要不……咱再思量思量?”

崔德福冷哼了一聲:“怕啥?咱們主子。是被欺負的主?連太子主子都不怕,更不要說是個郡主額駙了!!況且,哪裡有容咱們思量的餘地,這幾日裡,各地的燒鍋莊子封了多少?糧食都抄到縣衙去了,沒有糧食。拿狗屁釀酒?!——張家口那邊可以還催貨呢!”

也該崔德福倒黴,換作其他人來。

他抬出王爺地牌子,或許能夠嚇唬一陣。偏生遇到的是王全泰,就只能自認倒黴了。

此時的王全泰,已經不再為了那三年“卓異”的考評心熱了,因為家主給他地信中提過。讓他好好協助道臺大人辦差,待差事畢就許他辭官,去廣州做王家生意的管事。

王全泰早就羨慕南邊幾個堂弟的無拘無束。曾抱怨了好幾回,但是因要顧及家族這邊,只好在衛所熬著。眼下,他幾乎沒有想要離開的心思了,卻收到家主這樣的信。這使得他明白,這個差事並不是原來所想的那樣簡單,否則家族那邊也不會預先給他安排出後路。

王全泰早已做好了應付地準備,面對燒鍋門口那幾個叫嚷的管事,理也不理,回頭對跟來地三百官兵道:“兄弟們,這是郯城縣最後一個燒鍋莊子,封了後咱們就算了了差事,回去找大人結算銀子,今晚打牙祭,我請兄弟們喝酒!”

大家這幾日一路忙著,都乏得不行,士氣就有些低靡,而眼下聽了這話,軍心為之一振,都不禁歡撥出聲。

崔德福原本以為只消推出幾個管事、抬出王府的招牌,嚇唬嚇唬他們,便能喝退眾人,誰想到對面領兵的竟是油鹽不進的愣頭青!他氣得不行,也不在後面壓陣了,甩開袖子三步兩步走到前面,一挺胸一掐腰,喝道:“爺看哪個敢封我們王府的莊子!!”

王全泰看到崔德福時不禁一愣,隨後回頭大笑道:“兄弟們,瞧瞧,咱們打哪多了個爺出來?而是還是個兔兒爺,就是歲數老了點!”

眾人聞言,轟然大笑。這崔德福雖然年近四十,但是面色白皙,容顏俊美,嘴上雖然有幾根鬍鬚,但是稀稀落落也看不真切;衣著甚是考究,而這行為舉止又略帶女氣。

崔德福聽了這話,氣得滿臉通紅,指著王全泰說不出話來。

王全泰既拿定了主意,哪裡還會與之廢話,哼了一聲,揮了下胳膊,冷聲道:“查!封!”

燒莊這邊雖然也湊了兩百青壯,但哪裡是這些兵丁地對手?崔德福見官兵已經衝進莊門,不由大急,慌忙叫人繼續攔截,就聽王全泰高聲道:“妨礙辦差,襲擊官兵者,殺、無、赦!”

蒙陰縣縣衙,大堂。

望著大堂上堆積如山的糧食,梁順正不覺絲毫欣喜,反而擠出兩滴老淚來。旁邊的師爺見了,不解,問道:“大人,這是何故?”

梁順正擦了擦淚道:“本老爺是後悔啊,後悔萬分!這燒鍋之害眾所周之,而今正是缺糧之食,糧價上揚已逼得百姓無法安生!若是老爺我能有曹大人這個魄力,哪怕只除了本地一縣之禍,就算這烏紗不保,也不枉白白地做了六年地父母官!”

那師爺瞄了他幾眼,不置可否的嘆了口氣,半晌卻道:“聽大人說曹大人少年顯位,而今捅了這個大簍子,怕有礙前程!”

州,道臺衙門,書房。

已經是黃昏時分,天邊紅霞漫天。白日的喧囂漸漸沉寂,城裡顯得分外的安寧。然後,道臺衙門中,曹顒卻心急如焚地等待著。

雖然初瑜打發人來催過兩次,但曹顒還是沒有心思回內宅用飯。吳茂那邊,已經遵照吩咐。準備來十數馬匹;吳盛這裡,挑選的青壯家丁也是準備隨時出發;幾位師爺,帶著幾個文書典吏,也在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